人之初,性本善? 搞笑
不知从何时起,举国上下刮起了国学之风。这是好事,中华文化的传承嘛。既然全国都在吹,我们不学似乎不妥,于是就开始陪着孩子读起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古文诗词。
学生时期,为了应付于考试,这些古文也都读过背过,80后的少年当时是没有觉悟怀疑这些伦理道德的。
如今打着新时期现代女性的招牌,因为写了几篇关于性侵的文章,讨伐了几句“章文”“滴滴”之流而被某些人讽刺“你又不美,不用担心”,继而差点被打入“女权主义”的我,现在重新读起这些古文来,不说点啥似乎也对不住“女权”的光荣称号。
不得不说,古文的某些教条,简直了。
“人之初,性本善”单单从第一句开始,就是伪辩。
自从我们家孩儿迈入4岁时期,渐渐从婴幼儿步入童年,我愈发的觉得“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实在是有悖于天性。“人之初,性本邪”似乎更准确。
如果说3岁以前都是懵懂状态,3岁以后孩童的自我意识已经很强了。如今教育孩子不能吼,不能骂,否则就会被贴上失败父母的标签,所以对于孩子的行为都是正面教育和引导。即便如此,我仍然在孩子身上探究出了很多原原本本的人性弱点。
比如最常见的玩具,我发现孩童们在一起玩的时候,都喜欢炫耀自己的玩具有多好,纷纷向大家展示,然后又不肯给别人玩,极其享受被簇拥,被羡嫉的感觉。虽然对孩子来说,使用虚荣心这个词有些夸张,但是不得不承认,原来虚荣心这个东西是从骨子里就有的,不是被带坏的。
除了炫耀、虚荣、贪恋等等,很多我们成年人鄙夷的品性,在孩童身上展露无遗。那为什么慢慢长大后就不那么明显了呢?那估计是因为被慢慢的教化成温顺乖巧的样子了。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读到这一句,我更是不可言语。
这句的释义大概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意思,作为新晋的“女权”主义者,肯定要叨叨几句才行吧。
君为臣纲暂时涉猎不到,但是可以延伸到公司老板和职员之间的关系。别的公司我不清楚,在我们公司员工那肯定是要绝对服从老板的,否则会被他骂得你狗血淋头,“是我给你发工资,你不听我的听谁的”。但是,我们公司的情况,你懂的。所以,君为臣纲,不是什么好事。
父为子纲,现如今那简直就是笑话,现在都是倡导不打不骂教育,父母是不能靠威严来震慑孩童的,都是循循教导,以身作则,推崇个性发展和共同进步。儿子绝对服从父亲,根本不存在。所以做父亲的也失去了作用,整日以手机为伴,都看不见父了,也谈不上服不服从。
最后,夫为妻纲,可能么? 除非不想过了。
还有很多其他我读不下去的理由,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是怀着罪恶感给孩子读这些古文的,我甚至想跳过其中的某些段落来读给孩子听,后来想想反正他也听不懂,不能因为自己的膈应而破坏原文的美感。等到他哪天过来问我读的什么意思,我再跟他解析也不迟。到时候我得好好教育一番才行。
读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以为自己学了很多本领,在家里有兴致的时候,冷不丁会来上一段助兴。从他稚嫩的嗓音里读出这些“三从四德”的故事时,我总感觉脊背冷飕飕的。后来想想他只是在唱歌,不能太当真,也就没那么膈应了。
从我的观点来看,这些古文压根表达的就是一种愿望,而不是一种事实。这些古文在一系列的教条中,希望把每一个个体驯化成愿望中的标准个体,从而达到家庭和睦,世界大同的美好景象。
我并不反对学习国学或者古代思想,任何文化都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我想要做的是要适时变通和灵活应对。目前孩子读这些只是基于美感,便于记忆,我希望等他长大后,能够思考为什么古时候会有这些理论或者教条?这些理论放在现在还能用么?
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时我们读古文时,语文老师是如何引导我们的画面。记得高中时,有一次我对“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日”一句很是不解,“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有联系么,这两句原本不是一起的,只是人生四大喜事中的两个,为什么后人经常要把这两句放在一起?难道读书就是为了取个好老婆?我跑去问语文老师,是不是这个意思,语文老师说,大抵是这个意思,表示读书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老师们更多的时候是要我们背诵记忆,并如何剖析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各种难题和答案。所以我们中大多数人也没有觉悟或者能力去体会和领悟这些理论的由来和哲学含义。导致我们似乎就真的照着古文的愿望来规划并发展自己的个性了,估计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幸福感不强的原因。
我把这个想法及现象跟孩子爸吐槽,居然遭到了攻击。孩子爸作为正面人物(总是站在政府或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代表,跟我斗志昂扬的辩驳了将近1个小时,说我不尊重历史。总之,我的想法肯定是结果是被他诟病为挑刺的,极端的,及其错误的思想。
我能弱弱的说么:人到中年,好惨淡。谈恋爱的时候,可能会顺应你,结婚后,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了,你说惨不惨。想来还是90后聪明,看透了我们80后的惨淡,干脆连婚也不接了,多爽。
我想,男人和女人永远都无法站在同一个视角考虑问题吧,其实我真正的想表达的是,在某些传统思想的桎梏中,不容易幸福。我不希望孩子们也受到这样的桎梏。
你的孩子在读古文么?不要只顾着朗读和背诵,有机会跟孩子多说说古文背后的故事吧。
凡歌读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