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读书笔记海狮子读书会

曾鸣·智能商业:真正拉开竞争力的,是你对未来商业的认知

2018-11-28  本文已影响99人  许慧瑶
此书长这样子

作者介绍:

曾鸣,从1999年开始研究互联网,2003年成为阿里巴巴的战略顾问,2006年全职加入阿里巴巴,负责战略工作,一口气干了12年,期间参与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菜鸟、阿里云计算等数个千亿级美金的创业。近几年,因创办湖畔大学,有机会跳出阿里巴巴,接触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创业企业,意识到不同行业企业家对未来的感知的差异。


概述:

中国是个快速变化的市场,技术变革、政策环境、经济结构变化带来商业的大变化,不但激烈而且迅猛,变化的周期有很短,原来20年才走完的周期,现在可能10年甚至7-8年就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和转型的时代,我们很难看清楚未来,但是越是这样,越需要有一个相对长期的视角。我们现在看到的趋势,可能不仅知识下一个10年的趋势,更可能是关系到未来20年、30年、甚至是50年的大浪潮。今天我们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本书从时代的整体感,整个互联网的演变,以及智能商业的崛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更系统的表述,极具实操性。
其中智能商业的双螺旋结构、商业模式:C2B~S2B2C、高效反馈闭环、点线面体思维、组织变革:拥抱赋能、网红品牌的特征等内容进行了概念+案例解读,所以我给各位墙裂推荐这一本书,能打开你们对新时代的认知,让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也正如曾鸣老师说的:“看十年,做一年”,我们需要在远见和行动中不断地迭代成长,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正文:

智能商业视觉引导笔记

01 智能商业

互联网的本质:

联:改变物理世界的底层技术革命(完成所有物理世界的在线化)
连接1.0:PC互联网时代,电话拨号上网
连接2.0:移动互联网时代,iPhone、iTunes上线
连接3.0:万物互联网时代,二维码、快递面单

互:让交流沟通具备无限可能(支撑无数人同时互动)
互动1.0:一对多、门户广播模式
互动2.0:以关注为典型的创新型互动,“微博”
互动3.0:社交网络服务,“微信”

网:用网络的方式完成分工协同工作
结网是智能商业的起点。大规模的结网连接和互动的不断演化和深化。

联-互-网

智能商业大变革:

在未来10年里,智能商业的发展依然要靠3条主线的突破。

(1)在线化:物联网(IoT),IoT对社会的发展将是渗透性的,IoT的本质是一种人机交互。
1996年,比尔·盖茨下定决心力推IE浏览器。微软用IE浏览器赢得了PC互联网时代,并在商业世界一致能占绝一席之地。
苹果公司则用iPhone奠定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硬件标准,将硬件、软件、服务、生态全部合为一体,完成了移动互联网化,成就了今天的苹果帝国。

(2)智能化:算法服务的普及将极大地推动智能化的发展。“搜索、推荐、社交网络化”。
谷歌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推动了整个商业的智能化进程。搜索是第一款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智能服务,任何人在搜索框中输入一个关键词,就能够让全世界的知识为你服务,并能够迅速在秒级时间内获得你想要得到的信息。
除了搜索之外,智能服务的第二个核心产品是推荐。亚马逊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开山鼻祖,这也是它能够在营销端获得巨大突破最重要的基础。另外,亚马逊把零售和物流全流程在鲜花,使得零售效率得到了巨大提升。

(3)网络化:协同网络的扩张,“传统的、封闭的、线性的供应链 →(转变) → 开放的价值协同网”。
腾讯和FaceBook都是社交网络化方面走的很远的企业。阿里巴巴,特别是淘宝,则是将网络协同和智能化这两个方面做成了一个紧密结合又互相促进的生态。
谷歌非常赚钱的广告系统,也是一个由千万级的小广告主和千万级的网站所组成高效生态。(双轮驱动)

可以看到如今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在线化的基础之上,在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最近中国发展比较快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这三个轴上有新的突破,才在一个领域里面奠定了自己的领先地位。

举个例子:
今日头条:智能化,单点突破,从传统的内容搜索走向内容推荐,爆发式成长;
美团:在线化+网络化,双轮驱动,一方面把传统的生活服务在线化,另一方面也是在构建一个生活服务的协同网络。

智能商业双螺旋结构:网络协同+数据智能

智能商业最重要的两个子组成部分:网络协同与数据智能。
二者机制不同却又相辅相成,网络协同推动数据智能的发展,同时,数据智能也成为了网络协同扩张不可缺少的助力,构成了智能商业的双螺旋。

双螺旋结构示意图

智能商业双螺旋之一:网络协同

网络协同,指的是通过大规模、多角色的实时互动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以前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命令,科层制或者在简单市场中通过价格信号进行调整,但今天更多的是通过大规模的、并发的、多角色的实时互动加以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协同需要直连互动、实时反馈、异质角色和多元场景,只有互联网技术才能充分实现这些条件,也只有万物互联才能充分发挥出网络协同的价值。

网络协同:新经济范式革命→ “开放的网络结构+自由的多元协同+分布式的自组织体系”

举个例子:

腾讯微信的推出就是社交网络的巨大成功,它把全中国的人都联在了一个网络上,已经达到了8亿多的用户。而FaceBook连接全世界的使命,让它在全世界的扩张也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在往前滚动。他们呢的核心是在网络协同的方向上卷入更多的人,产生更丰富的互动,带来更大的社交体验和价值。 淘宝打开供给端的封闭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供给端的整体供给能力。通过一些互联网软件或者平台,使卖家和买家直联互动,从而大大激发了二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催生出一些新的职业:专业的设计师、网页制作者、淘宝客、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导购大人、快递、客服、淘女郎等。淘宝的核心特征:(1)双边市场的扩张;(2)从一个简单的双边市场演化成了一个复杂的多边市场,多元角色在其中相互协同表现得越来越充分,淘宝也越来越立体。

而淘宝和谷歌除了在网络协同方面有比较大的发展之外,同时在数据智能方面也有很大的领先。

智能商业双螺旋结构之二:数据智能

数据化+算法化+产品化=数据智能

数据智能的本质是机器取代人直接做决策。机器学习的反馈闭环必须是业务天然的一个有机部分,换句话说,用户行为本身留下来的数据在帮助机器学习,这才是一个自然的智能商业循环。

举个例子:

今日头条:当大部分人认为从新浪的门户到微博、到微信的公众号,内容领域已经没有多少创新空间的时候,今日头条通过智能的推荐引擎,变成了一个大家都离不开的内容推送平台,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

数据智能三要素:

(1)数据化:商业创新的基础
所谓数据化,不仅包括客户的经营数据,还有更多唯独的数据被记录、分析和融入,构成了对客户全方位的描摹。

(2)算法化:智能商业的引擎而非工具
在商业语境下,算法就是一组反映了产品逻辑和市场机制的计算指令的集合。完成了商业场景的数据化之后,算法就是提炼数据价值的思路,而DT时代的数据价值就是商业价值。

(3)产品化:数据智能和商业场景的最终载体。
产品和数据、算法的互补作用可以形象地比喻成“端+云”。“端”就是产品,与用户完成个性化、实时、海量、低成本互动的端口,它不仅直接完成用户体验,同时使数据记录和用户反馈闭环得以发生,和“云”互动。而“云”则是数据聚合、算法计算的平台,它通过算法优化,更好揣摩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产品具备的三大关键作用:
(1) 产品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2) 上传:将“端”的行为数据向“云”反馈。
(3)下达:将“云”的数据智能传达到“端”。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产品是一种包含了“云”的智能和“端”的体验的完整互联网服务,它是数据智能和商业场景紧密融合的最终载体,也必将取代营销,成为商业运营的关键。

活数据:让反馈成为闭环。

想要让数据与现实生活无缝衔接,就需要数据在线、实时记录,而不是主动采集,要不断更新,随时可用来产生洞察,需要在实际业务场景中被灵活使用,驱动下一个决策的产生。

活数据的特征:
(1)全体记录,而非样本抽查。前提:数据记录成本大幅下降。
(2)先有数据,后有洞察。由于数据存储和计算成本足够低,我们可以把所有相关数据都记录下来,在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去看那些数据的使用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进行洞察,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进行商业决策。
(3)数据就是决策。

举个例子:

流利说:让反馈成为闭环。
1.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
2. 企业智能化:核心业务在线化、业务环节自动化。

流利说:让反馈成为闭环

智能商业的特征:向精准升维

“精准”是未来商业的核心要求,是产品和服务能否有机会与用户连接的先决条件,更是企业能否存活并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精准”的基石: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精准”的目标:实现精准的、不断优化的个性化服务。

“精确”,通过网络协同,实现降维打击。精确要追求的方向:是在极度颗粒化的场景下,依然能找到具体时间点的需求,然后按需服务。

未来竞争的核心,将从满足显性的标准化需求变成挖掘潜在的个性化需求。

Q:如何才能实现精确?
A:核心是通过协同网络的不断扩张,获取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不同状态下的更多数据。

Q:如何才能构建协同网络?
A:1. 降低准入门槛,扩大生态容量;2. 以协同为核心的不断演化。

黑洞效应:智能商业胜出的秘密

近年来,又一批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如滴滴、今日头条、摩拜、快手、瓜子,以及最近的抖音。那么为什么这些互联网新兴企业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火箭般的发展速度呢?同时那些已经拥有庞大体量的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亚马逊,又是如何继续保持着告诉增长?要知道,这种情况在商业史上颇为少见。

曾鸣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智能商业的“黑洞效应”。既然叫“黑洞”,自然意味着它有巨大的能量场。那么这些“黑洞”的能量场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TIPS:请参考智能商业双螺旋结构示意图。

双螺旋结构示意图

第一是网络效应。

网络协同天生就带有“网络效应”,具备指数型扩张等大众已经非常熟悉的互联网天然优势。

第二是学习效应。

数据智能有着乘法的优势,打个比方,机器的算法在对数据的不断处理过程中,就提升了自己的智能水平。这是7×24永不停歇的自我运转,所以这种学习效应是乘法叠加的。“黑洞”型企业越学越聪明,学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这就是学习效应。

第三是数据压强。

当一个网络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数据天然会被记录下来,数据就越来越多。在这种巨大的原生性压力面前,人力束手无策,数据智能是唯一且必然的选择,这天然推动数据智能的发展。

以淘宝为例。

早在2008年之前,我们就已经感觉到传统的类目再也无法处理这个平台上如此之多的商家和商品信息了,消费者的购物效率出现了直线下滑的趋势。

因此,淘宝从2007年开始计划,在2008年全面投入,用搜索引擎取代了传统的分类浏览。对于搜索引擎而言,处理一亿件商品与处理一百亿件商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它的可扩容性可以承载就可以了。这是人力无法达到的效率了。

第四,数据的积累又会进一步推动网络的扩张。

数据跟物质完全不一样,物质越用越少,而数据和信息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谁看了,有多少人看,本身就有巨大的信息含量,如果这个人再点个赞,再写个评语,再转发一下,信息的价值就更加以几何级数上升。

所以任何互动产品的设计都非常有价值,因为你让信息的消费,变成了信息的再生产,变成了信息价值的再创造。数据传播的边际成本又非常低。这种不对称性,使得数据有很强的动力去尽可能地在全网络传播,这是一种天然的网络张力。

以上四大优质DNA的重叠附加与彼此赋能,让有着“黑洞效应”的企业们占据了指数级增长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的乘法叠加,足以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内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惊天风暴,也由此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智能商业独角兽。传统商业在面对这样的对手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黑洞系统示意图

在智能商业的时代,想要让自己的企业获得成功,首先要问自己 4 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的企业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网络化?
第二个问题,我的企业能否尽可能地引入机器的学习效应?
第三个问题,我的企业能不能在网络扩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用机器决策取代人工决策?
最后一个问题,我的企业能否让自己收集的数据与更多不同类型的数据产生交换?

这4 个问题,每解决一个,你就离成功更近一步。这4个问题代表了“黑洞效应”的4 个不同优势,无论哪一个优势都能为你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动能,都能为你的企业创造出巨额的价值。

02 商业模式变革

传统三大商业模式:B2B(阿里巴巴、中化网等)、B2C(亚马逊、天猫、京东等)、C2C(易贝、淘宝等)。
B2B模式又分为:1. 水平B2B,水平指企业与客户之间是平行关系;2. 垂直B2B,垂直指的是二者处于同一产业链内,属于上下游关系。

C2B:未来的核心商业模式

C2B模式是对传统工业时代的颠覆,是以用户为主导,用户从商品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甚至是决策者,从单向的价值传递变成了双向的价值协同。

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的矛盾

除了依托互联网起家的电商企业外,大量的实体制造企业也都纷纷效仿C2B模式。
前端:
企业可以把产品以相对标准化的模块形式提供给消费者,让其自由组合,或者直接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来。
企业内部:提升组织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后端:企业积极调整供应链,提高柔性化生产和服务能力。

C2B模式的逻辑起点是:客户驱动。

Q:为什么会产生客户驱动的商业大变革?
A:1. 商家与用户能够实时互动;2. 数据等于意见;3. 产品的快速迭代。

转变思维,将C2B落到实处,分为以下三大方法:

方法一:收集数据。在以用户需求为最高标准的C2B模式中,能否快速有效地手机C端的要求,同时反馈到B端,是今后考量一家企业运营能力的一大标准,也是决定C2B模式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只有C端的需求信息能够有效地被手机、分析和反馈,B端才能开发设计、生产出用户想要的产品。
如:利用社交平台、工具;自行建造平台;购买服务,获取数据。

方法二:吸引数据,引领潮流。
如:以口碑传播为基础的社交型电商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粉丝”、“网红效应”

方法三:根据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

S2B:通往C2B模式的自然演化路径。

S2b2c模式创新:共同服务c。

S:一个重构了的供应平台,需要大幅提升供应端的效率。
b:一个大平台接入的万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小b,帮助它们完成针对客户的服务。小b的核心价值是完成对客户实时的低成本互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用户,不是消费者。
S与小b之间是赋能关系,是协同关系,而不是管理。

S2b2c模式示意图 S2b2c模式的价值创造图示

S对小b赋能的五个方面:

(1)SaaS化工具(基本服务)
(2)资源的集中采购(共享资源、降低成本)
(3)共同的品质保证(服务定制化+品质标准化)
(4)网络协同(整合产业链)
(5)数据智能(快速精准的市场反应)

未来几年的两个重要发展机会:

(1)在传统的供应链环节利用网络协同概念,形成一个大的、柔性化的、灵活的供应平台。
(2)利用这个平台去驱动前端的小b发展,突破所谓的传统加盟模式,更大的释放前端的这些小b利用互联网触达和服务好目标客户的能力。

03 战略变革

新战略:高效反馈闭环

“看十年,做一年”,远见和行动的快速迭代。看十年:强调远见,需要看得足够远。做一年:整个行动的核心是落在一年甚至半年的时间框架下。

快速反馈的闭环:
战略制定的前提是远见,是对产业终局的判断,所以愿景很重要,越在一个大变革的时候,你越需要对未来有一个预判。
而重要的不是预判的结果,而是你有没有一直在做预判这个动作。结果可以在预判中不断被调整的,而它调整的基础是行动。
唯一去了解预判正确与否的方法是去干,去干的过程中得到第一手反馈。这个反馈要完成的两个目标:1. 帮助修正你的产业终局判断,2. 帮助修正你下一步的行为。

快速反馈闭环(参考《原则》)

由于整个市场变化太快,当发展方向不明确时,无法对未来的发展达成共识时,内部资源分配困难时,需要通过“战略实验/行动实验”摸索出新的方向,这应该是第一优先级的。而在战略实验期间,可能会牺牲短期的资源使用效率,如团队、资金、资源等。

适应快速反馈闭环的团队所具备的特性:
(1)组织内部信息流通要高效
(2)有足够的灵活性,随时调整
(3)“拥抱变化”,支持战略性调整

新定位:点-线-面-体

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非常重要,你再怎么优化产品、提升效率,一旦点线面体的选择错了,那么结果也会大相径庭。点、线、面每一个定位背后,逻辑是不一样的,需要的运营原则、资源调配的方法,甚至竞争壁垒,最后可能的发展路径都不一样。

面:平台或生态型企业→网络效应→网络协同
面起码是一个市场,具备持续运营和研发产品的能力。如:淘宝。

点:在“面”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新角色。
点和面是荣辱共生的。面要发展,就要为点创造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对于打算从事“点”的创业者而言,本身壁垒不太高,所以重要的是对实际的把握(眼光)。如:设计、推广、客服、生产。

线:连接点、面和最终的客户。
充分利用“面”上多元的“点”所提供的种种价值,快速地整合了传统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更高效地提供经过整合的一站式服务。如:微博大V、网红、微商、淘宝卖家。

体:面是体最根本的组成要素。
在面的扩张过程中,如果能够有足够强大的基础,也许还会衍生出其他的“面”,进而形成一个日趋完善的“体”。如:淘宝-支付宝。

点线面体示意图

在一个整体中,点、线、面之间的共同演化,决定了生态的未来。作为“点”,其使命就是安心在省泰中,以低成本创新,更好地直接服务客户,并对“面”提出新需求。“面”必须积极回应这些“点”的活跃和“线”的生长。点、线、面需各司其职,并不断进行互动,发生化学反应,其所在的整“体”才能在生态体之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举个例子:

当你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入手只能是一个点。你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参考:梁宁·产品经理30讲:点线面体)
(1)这个点附着在哪个面上?
(2)这个点和谁竞争,它能如何展开?
(3)这个面是哪个经济体上的?
(4)这个经济是快速崛起,还是沉沦?

生态系统对供应链的升维打击:

升维打击就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新平台将不断打开过去的封闭结构,纳入越来越多的“点”,共同参与互动。在升维的“面”上,由于供应、需求以指数级别增加,“面”促进而非抑制“点”的活动,“点”连成“线”的活力也远大于传统的“线”。

对于那些栖身于“面”上,自己却往往可以独当一“面”的企业,平台只能主动下沉,提供更基础的服务。“面”才能确保“点”的活力,并促进新的创新与连线出现。

04 组织变革

第四次组织创新:创造力革命

创造力革命的本质,通过人工智能释放和激发人的创新力,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这两种智能在交互与碰撞中激荡增殖,螺旋式地创造出具有巨大价值的智能生产力。创造力包含了技术的创新、对客户的感知力、商业的洞察力。

组织创新变革示意图

新组织原则:从管理到赋能

未来的创新型组织的主导原则:拥抱赋能,忘掉传统的管理或者激励。
(1)领导者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赋能。
(2)团队成员的驱动力不是传统的劳动报酬,而是成就感和社会价值。

在创造力革命已经来临的今天,未来的组织结构必然向着以创新为目标,实时感应客户,通过聚合和激发创造者,追寻创新效率最大化的协同生态体演进。

赋能型组织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其能将创造者所需的资源内部化,并通过协同机制激励和倍增其创新能力,进而产生更高的效率和价值。或者说,赋能型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与赋能,通过提供平台,让一群创造者更好地连接和协同,从而发挥更大的价值。

打造全新的赋能型组织三原则:

(1)匹配创造者的兴趣、动力与合适的挑战。
将员工的专长、兴趣和客户的问题更好的匹配,就要求员工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更高的流动性,更灵活的组织性。

(2)打造环境和氛围,方便员工共同创造。
在创造力革命时代,志同道合是对赋能企业的基本要求,合伙人的价值在于鉴定执着的价值观和创新追求,这是凝聚和激发他们的唯一动力。

(3)通过组织设计,刺激人和人之间的有效互动。
促进协同的机制设计是未来组织创新的重要领域。

以上三原则如何落地,赋能的运用方法有以下三点:
(1)文化的营造
(2)人才招聘,“找对人比改变人更重要”
(3)心力的大量投入

自组织协同网

创新平台由创新中后台、平台协同机制以及相适配的文化的环境组成。
创新中后台:创新所以来的可共享的各种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协作平台,中后台通常由许多不同层级互相连通、形成复杂结构的子平台系统组成。
创新中后台最关键的特征是 透明+共创。强大的中后台让创新以最小的代价、最高的效率得以实现,同样简化和提升了复杂的创新协同的效率。

未来我们不会再割裂地评估一个小单元的贡献,而是会从全局的动态优化角度考虑,这个组织应该如何调配资源,下一步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和改进,才能保证长期目标的有效实现。外部商业环境由网络协同和智能生态推动的,组织内部实际上也在贯彻同样的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原则,做到了内外一致。

加餐:

“让听得见炮声的士兵做决策。”有两个前提条件:
(1)将中后台边城一个协同网络,士兵才能成功调动相应的资源。
(2)这个士兵必须有足够的判断力。
这个组织原则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个体越来越强调专业知识,特别是综合判断力和创造力,整个组织的结构相应地也要网络化、平台化,来支撑任何一个个体根据需求调动资源的能力。在传统的格子化、封闭化的组织结构下,所有个体都被封在一个非常小的区域,既看不到全局,也不可能调动超出权限的资源,局部的决策效率完全没有统筹全局后进行优化。
从总体上来说,“让听得见炮声的士兵做决策”,既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指挥体系(平台的能力),还需要前线人员大幅提升能力和装备水平(端的能力)。两者结合,才能打破传统管理的边界,创造新的价值和效率。

05 案例分析

新品牌:网红时代的品牌打造

网红是广告联网化和零售互联网化的一个延续。剖析:网红电商充分利用的三个不同类型的平台服务,获得指数级增长的资源支持。

三个不同类型的平台级服务

品牌互联网创新打法与传统品牌进行比较:

(1)品牌打造方式不同。网红品牌是由网红与“粉丝”共同运营和创造的,消费者不需要被说服,因为他们早已认同了该品牌。而传统品牌是静态的、固化的,消费者智能被动接收。这是本质的区别。
(2)品牌生命力不同。“粉丝”对于网红比较包容。
(3)品牌转化率不同。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实际转化率高。

新品牌建设的四大基点:

(1)和消费者之间持续进行深度互动。
(2)通过个性化社交网络触达消费者。
(3)通过复杂的人格化表达,在消费者之间产生情感共振。
(4)将原本割裂的职能部门有机融合。

品牌的两个核心价值:质量保证+人格认同(精神元素、情感认同元素)。

06 关于未来

互联网X:传统产业的重构

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融合:
(1)在大变革时代由于三浪并发战略选择变得更加困难。大变革时代的竞争对创业者的愿景、战略、战术三个方面结合的能力要求很高,才能在迭代中快速烟花。
(2)没有所谓的“梦之队”,不要期待一个行业帮你转型成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仍然比较重要。
(3)互联网X的创业很难通过资本的力量快速催生,它必须经过一个比较长孕育期。


《智能商业》拆解完毕,以上。

如果您觉得有帮助的话,请点个❤,同为读书之人,请相互支持一下。谢谢

祝你好运!

许慧瑶,2018.11.2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