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课】感知人欲,是与人建立深度关系的总开关
全世界最大的三个社交网络产品,Facebook扎克伯格,QQ的马化腾,微信的张小龙,三个人的性格,都比较内向,不热爱社交,但却做出了亿万人喜爱的社交产品。
每一个用户都是普通人,他们不会像产品经理一样,用自己的思考框架,有层次的表达个人的体验和感受。
有的人讲自己的观察,有的人讲自己的切身感受,有的人就是自己的评判,在讲自己的请求和愿望,有的人开始讲故事,多数情况下是混沌的,没有条理的。
多数用户会口是心非,语言表达与实际行为做出的选择,会大相径庭,甚至会截然相反。
每个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处的场景,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的说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但这些正确的话,并不代表用户真实的选择。
抛开公开的角色,特定的场景,每个用户都会按照自己的真实需求,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
不要被用户言辞所迷惑,而要想尽办法看到用户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如果要清楚的看透一个人,深刻的理解一个产品,我们必须体会各种人的情绪与潜意识,不会一个人基于角色化交流,而说出的言辞所迷惑,看到人基于潜意识流露而做出的真实选择。
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和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区别是:好的销售善于打破防御,而好的产品经理,根本不让用户启动防御。
任何一个产品是没有生命的,他不能像销售一样,用语言,用方法,用情感来打动用户,甚至无力让用户多注视自己一会儿。
一个产品如果引发了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推开用户。因为,意识就是防御。
用户愉悦,满足,不爽,恐惧最基本的情绪,特别是生物性的情绪,才是驱动人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意识是把人向后拉的力量。
对用户防御的态度和敏感度,是一个好的销售,的产品经理的根本区别。即使是好的销售,他的行为也具有攻击性,目的是为突破别人的防御。
突破别人的防御,不仅仅是自身获得的利益和成就感,而且在沟通的过程中,非常的懂得,给对方施加压力,抓住对方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而说服对方。
不愿意不喜欢进行社交的人,因为在与别人社交的过程中,遇到了别人的防御时,自身就会变得手无足措,而自己又不愿意突破别人的防御,更无法在社交中获得快感,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来越不喜欢社交。
培养出了极强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在互联网世界营造的虚拟环境,他们可以清晰看到每一个人做出的自然选择,不评判,不教育用户的行为,只是默默的响应和持续的服务。
让产品自然地进行生长,不去触摸用户,不去打扰他们,让他们与产品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互动关系。
所有让用户思考琢磨一下的产品,不仅仅是给用户设高门槛,也是在给自己的产品,抬高门槛,降低转化率。
一个产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下做出的选择。
每个个体用户拥有潜意识,每个集体人格同样由潜意识。
在童年时期,对每个人形成潜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为在那个时期,还没有建立意识和防御去辨别,这种观念会直接进入我们的潜意识,并成为我们最内在的感知,和本能情绪的一部分。
要深入了解一个人,要深入了解其童年,以及童年时期与亲人之间的互动模式,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交往模式,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催眠的本质是绕开防御,微笑是一种催眠,重复也是一种催眠。催眠是采取的疲劳战术,当人的意识稍微放松的时候,重复的力量会在瞬间进入到对方的潜意识。
集体人格的形成,是因为有普通的童年,共同的工作生活场景,共同的文化场景,共同的性别场景,等等,当初于这些共同的场景之中,我们曾经被反复灌输的观念,就会深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把我们处在同一个集体之中的人,,塑造成共同的样子。
做一个产品,如果是针对个体用户,就需要研究个体用户的潜意识,如果针对是特定的集体用户,那么就要研究集体用户的潜意识。
人做出的每一个动作,也许是基于意识作出的判断,但70%都是潜意识做出的选择。
基于意识的交流是高防御模式。双方如果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甚至突破对方的防御,唯一有效的一点是让对方感觉到我占到了便宜。
如果不能够采取持续高压灌输,高频重复的方法,改变对方的潜意识,从我们自身而言,需要放下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判断,。放下自己高明教育用户,甚至说服用户的念头。
人欲即天理,要尊重人欲,尊重人最真实的需求。
用户调研的本质是清空自己,接纳别人,没有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