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渲染帧

2020-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hellomyshadow

浏览器的绘制渲染过程可以总结为 一帧数据的渲染
注意:浏览器并不是因为页面的重绘和回流才会进行数据帧的渲染,一般情况下,浏览器每隔 16ms 刷新一次数据帧。

浏览器一帧的渲染过程.png

浏览器接收到一帧数据Frame start,由编排线程决定是否启动主线程,由主线程负责执行这一套渲染的逻辑,最终交给 GPU进程 绘制到页面上。

如果一帧数据不需要经过诸如【页面的重绘重排、JS计算、JS事件、CSS动画...】等等的逻辑相关的处理,编排线程是不会启动主线程的,而是直接会绘制到页面上,如<input type="text" />上的光标闪烁,渲染完成之后的页面滚动操作。对于这些不经过渲染主进程的操作,自然也不会产生阻塞。

<input type="text" />为例,在输入数据时,如果没有注册任何JS事件,那么也就不会涉及逻辑相关的操作,即不会启动主线程。如果注册了事件,原生交互操作会直接提交给GPU进程去绘制,然后会启动渲染主线程。

启动渲染主线程,依次可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MDN: window.requestIdleCallback() 在浏览器的空闲时段内调用的函数排队。这使开发者能够在主事件循环上执行后台和低优先级工作,而不会影响延迟关键事件,如动画和输入响应。函数一般会按先进先调用的顺序执行。然而,如果回调函数指定了执行超时时间,则有可能为了在超时前执行函数而打乱执行顺序。

综上所述,在一帧数据的渲染过程中,JavaScript执行的时机有三处,分别时:requestAnimationFrame、Parse HTML、requestIdleCallback。当然,这只是简单的JS代码,对于异步、postMessage() 等情况,执行方式又是不同的!

卡顿与丢帧

对于一般的电脑,屏幕的图像(页面)刷新频率大概是60Hz,即1s刷新60次(约16ms一次)。实际上,浏览器内核支撑自身体系运行也需要消耗一些时间,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差不多只有10ms。如果一段JS代码的运行时间过多,导致一帧数据的解析与渲染超过16ms,就会造成丢帧,现象则是页面滚动卡顿,动画不流畅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