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

153-胜利者效应

2021-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快乐的老baby

        读研的时候,隔壁的副校长一直强调我们要多读书,骂起人来也说我们读书少,他认为留在院校搞科研的医学生才是聪明人,去临床的是大笨蛋,他说临床工作只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一件事,时间久了、年纪大了便不会去翻书了,所以趁现在还年轻还有时间要多读书。

        副校是博士学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博士后,与导师交好,博士师兄的课题还有基金申请书等,导师经常向他请教。可能是因为接触得少的缘故,我对副校的印象仅停留在学术上,我们副校一直强调做科研要有实际意义,他发觉本省近年来鼻咽癌发病率提高,便将科研目标转移到致鼻咽癌的EB病毒上,这意味着他在EB病毒这一领域的研究要从零开始,暂不论科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试问多少人有重头来过的勇气和实力? 副校就是屈指可数的人当中的一个。

        科研同科技一样,理论上都应是立足当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才能促进发展,浙大教授胡海岚实验研究便是如此。她将一只战斗力较弱的小鼠豆豆和一只实力较强的小鼠放在一根狭窄的管子里,豆豆果然败下阵来,她再次将两只小鼠放一起,还没开始打,豆豆就自动退让了,胡教授的团队通过刺激豆豆前额叶皮层细胞,豆豆瞬间将对方推出管子,后又战胜了其他三只更强壮的小鼠,胡教授的团队发现:帮助豆豆成功逆袭6次以上,就算不再对它进行神经刺激,它自己也能逆袭。一次次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它大脑中“胜利者神经回路”的连接强度,6次以上的成功,就会让大脑发生质变,强者恒强,这就是胜利者效应,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小成功有助于大成功。

        我为什么要写胜利者效应呢?就是想说三件事情。第一,一定要竭尽全力先做成一件事,只要做成了这件事,内心才会生长力量,才会有信心,去做成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第四件事,才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这就是所谓的“一事成则百事成”。第二,优秀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即所谓的一事不成,事事不成。第三,没有人能一上来就担当重任,所有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都是从做好小事开始的。只有当自己做好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小事,让人看到了我们工作的态度和结果,别人才能让我们承担更重要的事情。

        关于第三点,感触颇深,我认为它需要更详细的补充。刚读研时,自己的存在感比地面还低,导师说我文笔较好,有意让我参与写标书,我在截止日的凌晨发送邮件交稿,导师还微信回复我“赶不及可以晚点,不用开夜车”。借此表达,领导交代的任务一定要上心,否则日后难有机会翻身,像我抓住了机会,给导师留下好印象,往后一年半的研究生生活就顺畅许多。

        所以,立足实际、立意新奇的科研是能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文写作目的是胜利者效应,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请大家一定要相信:专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把所有事情都做得还凑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