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读《教室里总是满地狼藉》
摘录:
针对教室里总是满地狼藉,我采取了四步改进措施:
第一步、整顿值日制度。重新划分责任与分工,将每一项任务落实到每个人。
第二步、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我不止一次的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我希望能渐渐影响孩子们。
第三步、编儿歌。
第四步、奖惩结合。
班级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改变学生需要时间,孩子们的成长也需要等待,我们要少一些横向比较,多一些纵向比较,这样班集体建设会更具人性,更加生动。
每天到校老师可以报一本书和孩子一起读,引导学生多读书,书可以启迪人的心智、塑造人的心灵,当一个人内心强大的时候,就会有力量去帮助、关爱别人。
作为一个新接班的教师,面对毫无章法的班级,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新的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最好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制定。其次,要抓住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及时的教育学生,因为典型事件和人物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其三,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在班级里起带头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其四、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或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最后在班级逐步步上正轨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建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教师可以分阶段实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等学生摘到“第一个桃子”就激励他们自主提出摘“第二个桃子”的目标。这样啊,经过一段时期的坚持和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专业引领: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此共识:看卫生,就知道一个班的班风好不好。
“牛不喝水强按头”是没有用的。所谓把班级环境卫生建设的目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也就是引导学生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有的教师觉得策划并组织一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班会太费时,直接提出要求就可以。岂不知,教师明白不等于学生明白,学生口头认同并不等于内心接受。外在的要求如果不能启动内在的自我教育,那只是目中无人的机械管理,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学生行为的改变,根子在于心灵的改变,而要走进学生心灵,必须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也就是使教育既“有意义”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