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舒适区 - 识别改变障碍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12人  石青记

zwfz 003
心理舒适区 - 识别改变障碍

让旧经验根深蒂固的最重要的心理机制——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本质:熟悉的应对方式

首先,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意味着舒适。

其次,心理舒适区意味着熟悉的环境吗?其实也不是。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
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所谓的应对方式,就是指我们怎么处理生活中那些困难的事情。

心理学上有一个常用的量表,叫应对方式量表,归纳了六种常用的应对方式:

  1. 解决问题;
  2. 自责;
  3. 求助;
  4. 幻想;
  5. 退避;
  6. 合理化。

应对方式有两层含义。

行为上的应对,也就是对具体事情的应对。
对内心的情绪应对。

心理舒适区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应对环境和问题的方式。

心理舒适区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感。“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来源。

我们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会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

走出心理舒适区则意味着,你放下了原来所使用的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去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办法,这是情感这头大象很难忍受的。

对焦虑感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我们会用自己的应对方式去建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

心理舒适区的本质是熟悉的应对方式所带来的控制感,正是对控制感的渴求,让我们难以改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