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第三章
2020-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撸猫壮士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读】第三章承接第二章,着重说明道在治国、修身方面的作用。并在《道德经》首次提到“无为”这个概念。
心、志为身之主,无志则心浑浑噩噩,欲多则心烦杂无功。而人多则为民,如同每一个微观个体的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宏观群体“民”。无心,无志不可,但人应该虚心,志要弱。
再看第一段,那么就会发现本章解构,从宏观的“治民”入手,提出不尚贤,不贵货,不见欲的治民方法。第二章,推及到个体的人,提出如果使民无欲,从个体上应该,使“民”虚其心、弱其志,以使他们达到“无知无欲”的状态。
最后一段,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并提出无为的概念,在这里我认为不但指无为治国,也包含修身的意味,而无不治,则说明达到了一种适匀,清晰,稳定,长久的理想的国家和人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