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开玩笑的
豆瓣评分8.7分,惊悚剧情片,一位母亲 痛失爱女的复仇之路。
写在前面:
我其实一开始看到片名,我以为是讲日本少男少女之间的禁恋,然后产生一系列不为人知的暗黑犯罪行为,更或者是讲师生恋。我第一次点开电影的时候我放弃了,因为我个人不喜欢如此的基调。
但我近来实在需要看到让我惊艳的惊悚片,我把豆瓣高分一个个对照,实在大多数都看了,无奈之下,我才重新又打开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彻底沦陷。
首先,这部电影跟爱情扯不上半点关系,其次,这部电影虽然是惊悚片,但是没有任何要引起你视觉或者听觉潜意识的恐怖心理,最后,它以一种断片式的多主角内心独白,来演绎一部细思极恐的恐怖片。
我想看这部电影之前,需要知道一点:日本是一个以耻感文化为基调的社会,他们并没有坦白忏悔的习惯,因为与其说他们重视的是给别人带来伤害和灾难的罪过,倒不如说他们重视的是事情失败所带来的耻辱感。
第一位告白者:痛失爱女的森口悠子老师
独自抚养女儿的单亲妈妈,把一切爱全部给了女儿,然而有一天爱女却在学校游泳池溺水身亡,警方判定为事故,但森口知道,是自己班上的两个学生杀害了自己的女儿,而法律并没有帮助自己惩治凶手,她开始在结业式上做出最后的告白。
—— 内心软弱者只会欺负更弱的人,受害者只能选择忍耐寻死吗?
——不,你们的世界并非如此狭隘。与其在这里受苦,不如去别处避难吧。
学生听到去别处避难便一哄而去,作为老师的森口只是继续讲述,她毫无波动,她开始说自己作为老师,一直对自己有两个规范:
一个是不直呼学生的名字,以及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客气的口吻沟通。
然后她继续说:
有些老师想营造朋友关系,像偶像剧一样打成一片,他们看我一定觉得很无情。
说完拍了拍那位一直跟她半夜发简讯说自己好想死好想瘦之类的话语,并请她原谅自己一直无法亲切回复。
那个女孩子十分不满的恨了她一眼,而森口只是继续说明原因:我不会百分之百相信你们。
学生们愤怒指责:你不配当老师。
森口只是语气平静说起曾经发生的事情:
曾有男老师因为收到女学生简讯说自己想死而跑去宾馆救援却被女学生当场拍下照片,事后受到学生家长的责难,而女生只是为了报复上课被老师骂。
她在陈述,她做的所有在学生眼里看似不负责任的事情的原因是什么,而学生们什么也没听进去,只是一个劲的指责这样做是不负责任,不配当老师。
随便学生们怎么喧哗,指责,森口不辩一言,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像做一场最后的宣誓演讲,执着而坚定。
而她自己,本身已经过度沉浸在幻想的思绪,某夜突然想不通活着的意义,就是这样一个已经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老师,每日面对着这帮一直说谎的学生,她要开始真正让学生们知道何为生命,为了让学生们不再有寻死的念头。
她开始讲述自己如何拥有一个女儿,自己在女儿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而孩子的爸爸与她又是为何没能结婚以及爱女死亡的起因、经过、结果。
她把杀她孩子的作案者称为A、B,她不说出名字,但是说出了作案者的特征,学生们开始跟着老师的描述,知道了谁是杀人犯,谁是始作俑者。
她嘲讽的说出:什么能保护你们的生命?是父母还是武器?最有办法保护你们的,其实是少年法。
举例一个用化学知识杀了全家的少女最后只是在教化中心写写悔过书就返回社会继续生活了。
事无巨细的开始说起爱女从这个世界消失的所有过程,说起作案者的胆大包天,说起作案者的无聊。
森口知道,作案者A有意杀人,却没有杀了自己女儿,作案者B无意杀人,却真正的了解了自己女儿的生命。
她在作案者的牛奶里掺进了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她结束了自己的告白。
电影进行到这很平常,老师无半分过分举动,只是在平静的阐述,阐述她眼里的世界,阐述她的遭遇,阐述爱女的离世。
试想一下,当一个老师要对学生保持绝对的客气,甚至不敢直呼学生名字,这个老师是否获得过为人师表的尊重?而这个老师又有着怎样的恐惧?而一群爱说谎的学生,又将怎样污蔑老师?
电影并不告诉我们答案,它平铺直叙,教室里昏暗喧闹,教室外风云暗涌,一下子就狂风暴雨。
第二位告白者:北原美月
一个长相人畜无害,实际内心阴暗、成熟并失去了生的希望的一个暗黑少女。盲目崇拜一个杀掉全家的杀人犯,自己收集各自毒药却又没有勇气真正死去,本质很善良的青春期少女。
她以为自己是特别的,以为可以解救渡边的孤独寂寞,以为可以拥抱渡边,但是最后却被渡边用她收集的药瓶子砸死了并分尸放进了冰箱。
她以写信的方式一直在告诉森口悠子,这个班目前的现状是什么样,她看着新来的老师一次次拿着同学们的鼓励去给作案者B,她知道,这是在逼作案者B,这样并不能帮助作案者B走出阴影,反而会逼疯他。
我很难真正的说出美月的心理,她是班上的班长,甚至长的可人,她也许并不缺乏关注,但是在新老师提出要去作案者B家安慰作案者B的时候,让美月和他一起去,问她有没有什么别名的时候,同学们说了出来:美呆。
那一刻我觉得她是被羡慕的孤立的,美呆,这本该是赞美的话语满身长满了嘲笑的刺,老师兴然应允:以后你就叫美呆。
班上的所有人收到简讯:杀人遭天谴,制裁算积分。
美月的积分一直是零,最后被同学们强迫她与作案者A亲吻,后来,他们在一起成为了情侣。
收到简讯的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的折磨嘲笑作案者A,而美月没有,这一点,就足可以证明,美月是一个善良的人,不管基于哪一点。
我们很难说出青春期校园霸凌的现象有多恶俗,又有多么恐惧人心,这些受法律保护的青少年,他们在凌辱人权也不为过。
《菊与刀》中说:“日本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后期被一个显著的连续性联结起来,那就是获得伙伴的承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深扎根于儿童心中的就是这一点,而不是绝对的道德准则。”
而影片中处处都透露出,人云亦云,获得同伴的认可,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美月恰好,没有跟上他们霸凌的步伐。
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要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之上,他们无时需要跟随和被跟随。
很难讲儿童心理的形成关键到底是家长还是老师的作用谁最大,但是同伴的影响,一定也是不可忽略的。
第三位告白者:作案者B(下村直树 )和他的母亲
直树胆小、懦弱、逞强,在母亲的溺爱下长大的自卑少年。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当渡边和他成为朋友最后最后又亲自毁掉一切和他友好的伪装的时候,告诉他,他只是一个失败者,他淹死了森口老师的女儿——爱美。
他成功地杀了人,这个从小不被人看得起的孩子居然轻而易举杀掉了一个人。这并非他所追求的,但他很享受。不洗澡、不刷牙,把浑身弄得脏兮兮的,他才有活着的感觉。他被同学老师所谓的爱的教育爱的鼓励而毁的一塌糊涂,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在绝望中他杀死了最爱自己的母亲。
而她的母亲,一直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善良的,在新老师第一次来他家探访直树的时候,她一个劲的指责森口老师是一个只爱自己孩子,不爱学生的老师,要不是她,直树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看到直树伤心,她就觉得直树是又想起了那个在意外中死掉的女孩。
在森口老师来问直树自己孩子爱美的死亡经过的时候,她抚摸直树,说真可怜,她并不觉得森口失去爱女可怜,她也不觉得森口的女儿那么年幼就失去生命可怜,她觉得自己的孩子无辜被卷进这场意外,很可怜。
当她终于从老师送来的慰问画中看出端倪而嘶声裂肺的时候,她只是自己崩溃。在直树去便利店到处弄的血迹模糊,她仍只是买回了所有东西,然后直树在她准备吃东西的时候告诉她:劝你最好不要吃,我感染了艾滋病。
她无助无望,痛恨森口,森口简直是恶魔,小心翼翼的喊直树去医院。直树平静的说出自己是杀人凶手,小女孩没死,只是昏过去了,他把她丢进了游泳池。
她终于像一个真正的母亲,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溺爱、纵容,她意识到那已经不是真正的直树了,她要担负起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她选择杀了直树。
最后直树反杀了她的母亲。
要是在生命面前,谁最可以忽略生命的平等性,那一定是母亲。
母亲始终会把自己子女的安全放在他人之上,包括她自己。
自己的孩子不能被欺负、被冤枉、被剥夺应有的权利,但是别人的孩子,是可以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无意识的就会偏向自己的孩子,一个为了孩子连自己的所有利益都可以选择不要的人,很难站在公平的角度上,审视自己的孩子。
我并不是批判这种行为,因为我必定也会经历,也将成为一个母亲,我也不批判任何一种家庭教育,我只是想呼吁,家庭教育的关键之处,是教孩子成人,并不是教孩子成长,孩子的长大并不仅仅只是身体的一厘米一厘米增高,它包含了太多东西,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性。
而对于过于溺爱孩子这一点,也许现在的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些人把孩子溺爱成这样,其实根据社会现实背景也就很好理解。
中国农村以前重男轻女现象特别严重,那时候的溺爱现象也十分明显,就像我小时候常听母亲说,她是在生了我弟弟之后,才像终于放下了枷锁,她在第一胎生的是我姐姐的时候,左邻右舍的男人一聊天,总是要对我爸爸说:长啊,在农村还是要有个会拿犁头把犁地的,不然日子可过不下去。
而日本,我们知道,大部分日本女人是家庭主妇,社会地位低下,在家中又遵从“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古老观念,她们在有了孩子之后,家庭地位也会相应增高,所以直树被溺爱成这样,也并无不妥之处。
第四位告白者:作案者A(渡边修哉 )
一个被母亲抛弃却又有着恋母情结的少年天才,渴望重获母亲的关注,有着极其优秀的头脑,却也漠视生命,用自己的发明杀人。他无助的诉说“没有人告诉我杀人是错误的”,没人会告诉他山月,强大到肆意杀人,却弱小到只想得到母亲的再次关注。
这里有一点,我感想特别大,同样作为母亲,而渡边的母亲和直树的母亲简直天壤之别。
渡边的母亲是一个前途无量的电机学者,她从不给渡边说什么童话,而是给他说牛顿定律或电机的学问,拆开可爱的玩具,教他物体构造。最后忍受不了作为一个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她抛弃了渡边,重新做回了一个研究者。
教育水平的提高,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是会改变任何人的思维,哪怕约定俗成,也一样可以被打破。
这和目前我们所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晚婚,比如独身,比如不想怀孕生子等等,都有着一些异曲同工之处。
而被抛弃的渡边,在他母亲离开的那一刻,他听到了重要的东西消失的声音。
他从此开始希望通过自己的天才头脑拿到奖项,吸引回母亲的关注,但是每一次都敌不过杀人消息更引人注意。
他所在意的不过就是母亲,所拥有的的全都不在意,只在乎失去的母亲,哪怕,母亲对他并不算温柔。
美月嘲笑渡边恋母,却又害怕去找他母亲的那一刻,渡边杀了美月,并肢解了她。就像渡边嘲笑直树是个失败者,直树就淹死了森口的女儿一样。
《菊与刀》中指出:日本人会把轻微的批评当成大事,嘲笑是最恶劣的行径,他们甚至乐意酌情体谅杀人犯,却无法原谅嘲笑。
一个民族有其所根深蒂固的思想,就像我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一样。
电影一步一步走向结局,精密的设计,不同人的阐述,渡边一生妄想的东西,就是森口最后对他最彻底的制裁和报复。
渡边去大学找自己的母亲,并得知母亲奉子成婚,还去度蜜月,他彻底失望了,万念俱灰,原来自己一直在被遗忘,就像自己遗忘这个世界一样,他要自杀,并选择炸死所有去听他演讲的同学。
结尾处反转,森口老师转移了他设计的炸弹并把它放到了渡边的母亲的研究室,渡边在演讲完每一个生命都很宝贵,每一条生命都很美丽,没有任何一条命是可有可无的,结束之处他说:开玩笑的,说完引爆了炸弹装置。
结果并没有爆炸,而是接到了森口的电话,森口把一切事情经过说给了他听,就像当初结业式上做最后的告白一样平静,她做出对渡边最后的制裁:我听见重要的东西消失的声音,不是啪嚓,是咚锵,说完微微一笑。
最后森口边走边说:这就是我的复仇,这才是活生生的地狱。
最后蹲在渡边面前眼带泪水说到:从今开始是你重生的第一步。
说完就泪流满面,电影画面变为黑白,牵引出最后一句:开玩笑的。
好像呼应渡边的那句开玩笑的,也好像验证森口的制裁,将彻底打垮渡边,他永远也不可能获得新生,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重获母亲的关注,可是自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他永远也不再可能获得自己的新生,只有无尽的悔恨。
文:南安
本文实在写的杂乱无章,可我又不想再更改,那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