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一种权利,是成长的机会

2021-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木畅享生活

#木木精进写作100天# 74/100

不知从何时起,报喜不报忧成为中国家长和子女的一种生活默契,为了不必要的担忧与顾虑,关于痛苦的成长经历,我们很少再和自己的家人们分享,而是选择了独自承受。

当然,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自有我们的考虑与考量,对与错、是与非也并非第三人可以拎得清、判得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每一次痛苦的经历或者不愉快地经历导致了我们一些决定的产生,舍与得、弃与取,都并非是我们一时脑热。

但因为,我们从未与家人分享过一路成长最全面、最系统的故事,这样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家人们有时很难理解,我们在艰难中做出的改变,又或者是对我们的选择不以为然甚至认为那是我们的孩子气。

我理解大多数孩子的初心,报喜不报忧、说话说一半,只是不想让父母家人担忧,有时身在两处,会让电话两头的彼此都失望与难过,父母因为无能为力而懊恼,自己因为害怕说太多引发了父母的顾虑重重而欲言又止。

记得在一部电视剧《安家》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父母相处方式,有房似锦和母亲的水火不容、有鱼化龙和母亲的360度无死角、有朱闪闪和母亲的柴米油盐,有时是愤懑、有时有温情,有时是忍耐、有时是祝福。

我明白很多善意的谎言是建立在亲情的基础之上的,为了不让家人担忧、为了不让家人对自己由憧憬变为失望,我们总是告诉父母车水马龙、霓红灯绿的繁华,却很少说出接连加班遇到挤不上的地铁,几经折腾后的筋疲力竭。

是的,并不是在否认这样的人生经历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但这样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那些戳着我们脊背、逼着我们成长的瞬间,其实正是加速我们成长、黎明前的黑暗。本以为这一关怕是过不去了,结果咬咬牙、再坚持一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更让人满心愉悦。

倘若不曾知道之前的痛苦铺垫,你的父母、你的家人或许很难理解当下的你一路走到今天,从一个稚嫩的孩子到一个扛得住事的独立个体,已经大体完成了蜕变,她们大可以放心地让你去闯荡、去追逐你渴望的事物与生活,因为,当前的你已经拥有这样的能力,无论是内在的技能还是外在的条件。

30岁的我们,也陆陆续续开始为人父母,虽然孩子很小,但当他走进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担忧他每一天的生活是否快乐,我最开心的事情,是他放学后和我分享在幼儿园里发生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也试探性地询问是否有不开心的事情。

只有不到5岁的他,就知道报喜不报忧,每晚睡觉前,只与我分享快乐的事情,对于那些内心的抗拒总是闭口不言,这样自己也会担心,那种渴望和他站在一起、陪伴他成长的内心,让我慢慢地静下来和他交流。

慢慢地,他开始告诉我幼儿园里他不太适应的饭菜,有些不太规矩的小朋友动手打了他,相对于对事情本身的担忧,我更欣喜于他愿意和我分享生活中的不愉快,这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爱,让我停止了胡思乱想,让我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帮他度过眼前的难关。

痛苦是一种权利,是成长的机会,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都应该懂得恰如其分地去还原生活本来地样子,继而在各自的生活中用一份相互理解去换取对生活的自由向往。

#闪亮研习社#闪亮日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