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文学大咖秀

回忆爷爷(五)

2023-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抱璞曲谨

爷爷看到铺子没有了,回家后,压力也很大——我们这里鬼子投降后,马上进行分田地。爷爷名下的土地并不多,只有二十几亩,按照标准应该是下中农,爷爷的房子好,有一头骡子,两头牛。

俗话说得好“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仅仅十几亩地,家里养活不了一头牛,可五个爷爷有一片果园——村里有两片果园。

我们家族是南果园,有百十亩地,爷爷名下有十几亩。不过奶奶家里的地是爷爷种的,奶奶家只有三个女儿,奶奶是老二,大姨奶奶和小姨奶奶都在外地。

奶奶读书到初中,大姨奶奶和小姨奶奶都读到师范,太姥爷本来也是在外地,当时的人讲究落叶归根,回家养老,家里有四十多亩地。

加上奶奶娘家离着我们村是邻村,只有二三里路,地离着我们村近,爷爷种着这些地,收获太姥爷也不要——他有积蓄,再者大姨奶奶家和小姨奶奶家都补贴娘家。

只有爷爷奶奶家里不济,所以爷爷捞到这些收获。爸爸说有四五片地,一片地有十亩大小,收获麦子的时候这一片地找三四个帮工。

一天就可以收完成一片地,而且收麦子要早起,干到早上六七点钟,甚至更早一些就要收工,否则麦穗会掉下麦子,影响收成。

爸爸对此深有感触,半夜爬起来,睡眼惺忪的去干活,麦子是割下来了,要用骡子驮着驮篓运回来。因为山间小道窄,只能用骡子驮。

由于距离太远,爸爸牵骡子,帮工用独轮车推——麦收时节基本要忙活七八天。爷爷很是高兴,一亩地基本打百十斤麦子,三十几亩地就是三千斤左右。

爷爷基本都是一半地亩种麦子,一半地亩种玉米,麦子稍微多一些。那时候没有套种这一说,只能种植一种作物。爸爸说爷爷亲自参加劳动。

地垄平直,让人一看就是好把式,解放后,爷爷到七十年代还参加劳动,村里人知道爷爷的秉性,他开第一道地垄——即使七十岁左右,爷爷耕地也是一丝不苟。

爷爷这个人很低调,但他在村里很有威望,教育四个儿子也严厉,不允许孩子欺负别人。因为妈妈是烈士子女的缘故,历次运动没有人敢找爸爸以及爷爷奶奶的麻烦。

爷爷也逍遥自在,在我小时候,他曾经领着我四下里走动,奶奶跟着自己的堂姊妹称呼妈妈的奶奶是姨,她们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可两个人谈得来,太姥姥将妈妈嫁给爸爸。

妈妈原来称呼奶奶是姑姑,叫爷爷是姑父,即使爸爸妈妈结婚后,有时候还是叫爷爷奶奶是姑父姑姑,爷爷奶奶不以为意,爷爷奶奶对我们姊妹很不错。

爷爷领着我到南果园,夏季时买樱桃——两毛钱买了一大堆:“九叔,这是你们家的果树!”南果园不知道为什么给了邻村,原来一百多亩,慢慢的缩小到百十亩。

爷爷如数家珍的告诉我每棵果树的特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