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公务员的一天
文/行走
2017年10月30日,星期一,晴
今年是参加工作的第十四个年头,一直在这个单位。今天是本月倒数第二天,也是本周的第一天。
我闭着眼睛躺在床上,像往常一样,等着早上7:00的闹钟叫我起床。过了一会儿还没听到响铃,有点怀疑是不是响过了,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床头柜上摸索手机。半眯着眼,看到时间显示6:30。想想已无睡意,干脆不睡了。不知从何时开始,闹钟不响三遍不起床的习惯变成了闹钟还没响就醒了。
戴上眼镜,打开移动数据,先看微信上有没有要处理的公务。不管是深夜还是清晨,大部分是早上六点多,同事总是想起一件事就立即给我发微信,免得忘了。我也习惯了每天早上睡醒就看微信,如有留言,则应答一声表示已看到、随后即落实,当然还要写到备忘录里作为待办清单。
7:30,收拾妥当出门上班,步行5分钟即到。在单位饭堂吃早餐,这个时间点用餐的人很少,不用排队。不管米粉还是豆浆馒头,十分钟即可吃完。
7:45,进了办公室。打开电脑。提着开水壶和水杯去打开水。我们单位的办公楼,每层都有一间小小的开水房,大多数人已经喝桶装水,只有少数人还跟我一样每天打开水。之所以打开水,是因为相比申请桶装水程序繁多、每天还要自己烧更省时省力。
7:50,虚掩上房门,给自己倒一杯开水晾着,登录办公内网,正式开始一天的工作。第一件事,校对昨晚写的材料。自从上次急匆匆写完材料没来得及校对就提交、后来发现漏了一个字后,我就在电脑屏幕上写了一张纸条,“不管多忙多急,提交前一定要认真校对一次!!!”十几分钟后,办公室门口陆续响起一阵由远及近又远去的脚步声,那是同事们来上班了。
8:10,电话响了,是保密室打来的,确认我在办公室后,送来一周的文件。签字确认、接收,送走送文件的人。每周一是集中发传阅文件的时候,少则三五份,多则数十份,一般十几份居多。包括党委、政府、上级部门制发的规范性文件、领导讲话等,以及有关智囊单位提供的政务参阅资料。有的与本部门工作密切相关,要重点浏览、应知应会;有的只需看个标题和大纲,初步了解即可。作为文件保管员,得知道自己保管的文件里有什么,保不齐哪天就要用到相关文件,留个印象方便查找。这些在登记文件时一并了解清楚就好。考虑到刚才的文稿还没校完,我把文件锁进了保密柜。(如果手头没有更急的事,就会打开电脑找出文件登记表,把标题、发文单位、文号、密级等录进电脑做好登记,以便查找、送阅)
不到两分钟,又一个内线电话打了进来,值班室通知去取紧急会议通知。放下电话,关上门,爬两层楼去值班室。回来的路上,边走边看通知内容,到了办公室,通知也看完了。编短信或微信报告有关人员,收集参会情况……今天这个通知是关于召开机关大会的,涉及参会人员十一人。
通知刚发完,正等着反馈。手机响了,是市里打来的,问我要一些材料,说是要开展同样的调研,参考参考我们的做法。挂了电话,报告处室负责人同意后,把相关材料打包,刻录光盘,转到另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电脑发邮件。按照保密规定,内外网要做物理隔离,不能用U盘转换文件,只能光盘刻录。
到楼上复印支部学习文件,开速印机、设置、登记,自己复印比找文印室的同志印更省事。
又接到某部门电话,说有一个工作方案要送审。请她们拿到我办公室等,我就回。急匆匆回到办公室,接过文件,检查办文笺是否符合程序,方案内容是否有不妥当之处。这个部门的文要特别留意,经常有小差错,果然又发现两个错字。问来电子版,改掉错字,重新排版,确认无误,打印。在脑海里默念一遍方案梗概,拿着文件夹去负责人办公室,呈上方案并作口头汇报,静默一旁等候审核。三五分钟后,接过签好的方案,离开。回办公室复印办文笺留存,再把原稿送回承办人。
10:00,准时到收发室取信件、报刊。爬楼梯回办公室,整理报刊、拆阅信件、处理文件、分送……每天报纸的名称和份数基本相同,群众来信和各单位寄来的资料、本单位印发的通知则有多有少。今天的东西比较多,拆信、看信花了好长时间,幸好昨晚已经把周六周日两天的报刊信件整理完毕。
会议通知发出一个多小时,还有个别人没有回复能否参加,打电话过去确认。收齐后,在电脑里填好反馈表,传到内网、报名。
内网提示,有文待处理。打开链接,是后天出差的方案审核通过了。提交文印室编号、存档。再爬楼梯到文印室,告诉相关人员有文件要编号。按照统一的格式排版好,打印,校对,套红头,然后去保密室登记、盖章。回到办公室,找传真号码,发送传真完毕,电话确认是否收到。
一个陌生电话打进来,原来是航空售票点要送上周外省出差的机票,让通知大门口的战士放行。大约十分钟后,办公室门口响起敲门声,送票的到了。清点机票、保险单、公务机票申请单等信息,确认无误后,计算费用,在欠条上签字,约定一月内转账。
门口又响起脚步声,要好的同事刚好路过,顺便喊我去吃饭。照例是请她先去,我稍后来,因为这时人多要排队。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过去了。那杯一早就晾着的开水,还原封未动,口渴得喉咙要冒烟,使劲喝了一大口。
把今早收到的文件从保密柜里拿出来,编号、登记,顺便瞄一眼了解个大概,以便下午上班及时送负责人传阅。锁好文件,下楼吃饭,刚好12:40。此时的饭堂只有稀稀拉拉十来个人,有什么就吃什么,能吃饱就行,一般这时好吃的都已经卖完了。一边细嚼慢咽,一边回想上午的工作,再打开手机备忘录看看还有哪些没做的。
13:10,结束午餐,步行五分钟回家午休。今天中午脑海中老想着那份还没开始写的会议材料,一直睡不踏实,干脆起床了,刚好14:15。原本闹钟是14:40响的。
14:30,到办公室开始上班。整理机票、住宿发票,连同调研方案、出差审批表等各种附件一起粘贴在报账单上。这是一个技术活,各种票据大小不一,要求整齐地贴到比半张A4纸还小的粘贴单上。从贴好单开始走审批程序到最后报好账收到钱,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经过重重审签。公务卡属于信用卡,有还款时间要求,出差回来得及时办理报账手续,不然消费到期只能自己先垫支还账。14:40闹钟响了。
15:00,收到财务室短信提醒,一个月前出差的相关单据已办完报账手续,让到出纳处完成最后一个流程。去到财务室,从本部门的信箱找到那一沓发票,交给出纳并告知,机票费转账到航空售票点、住宿费转账到公务卡、差旅费转账到储蓄卡。
15:20,带上笔、笔记本到会议室听会。这是一个布置支部学习的会议,一边听一边记录关键信息,以便过后抓好落实。
16:00,接到收发室打来的电话,说有邮政快递,请尽快去取。
16:20,会议结束。直接到收发室领快递。工作人员说,这个单位同时寄给了好几个同志,让拆开看看具体是什么内容。我看了下寄件单位,估计是视察活动。拆开一看,果然是。
16:30,编好一条微信发给同事,告知视察活动时间、地点、日程安排等,问其能否参加。很快收到回复,参加。填写反馈表,发传真报名,确认是否收到。
同事打电话来问,上次调研去的那个学校叫什么名字,他想写进调研报告里。我想了想,没有印象,便说查一下再给他回电话。马上翻手机里的照片,我记得进校门时随手拍了一张图,上面有校名。当时想有备无患,今天果然用到了。给同事回了电话。
17:00,继续完善本部门五年的工作情况统计表,这是起草工作总结的基础。法规明确规定,某项工作每年都要做,目前还缺第二年的具体情况。找了各种资料,都没找到。想起牵头部门每年都会向大会作相关报告,会不会体现在那个报告里?找出四年前的那个报告,只提到几个数字,没有具体内容。到履职平台对应查找,终于找到了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的一个,就是它了。补充到统计表里。接着完善下一个项目。幸好平时比较注意收集资料,不然到哪去找四年前的那个报告。
18:00,同事打电话来叫我去走路。瞟了一眼电脑左下角,不知不觉已到下班时间。整天坐办公室,身体每况愈下。退出工作内网,换上运动鞋,下楼去走路。走完路再回来加班。边走边聊一些工作琐事,不说话的时候,就想想提纲,偶得一句标题或起承转合的过渡性话语,就赶紧掏出手机记下来。
19:00,走路结束。同事回家。我回办公室。白天上下楼无数次,坚持走楼梯而不乘电梯,下班时已满10000步,加上这一个小时,有20000步了。喝了一大杯水,吃点零食、水果,接着加班。今晚的目标是把工作总结的提纲写好。整栋楼都很安静,白天的繁杂琐事也都处理好,可以静下来思考材料了。俞夜俞清醒的习惯就是这么养成的。
22:30,提纲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初具雏形。回家。
22:40,回到家里,边走边回忆今天做的事,再想想明天有什么要做的,5分钟的路程,走了10分钟。到家后翻开昨晚写的备忘录,一项项确认。再把明天要做的添上,比如,后天出差,明天要填写派车单申请用车,找后勤领水,需要带的材料清单……每天写备忘录,是为了避免忘事,是被动养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还很享受。
23:00,爬上床,看几页《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今天一页书都没看,有点心虚。
每周一都是最忙的,有很多琐事要办。有些事,只能在上班时间完成。有些事,比如写材料,我更喜欢在安静的时候做,如果白天没空,只好晚上加班。没人逼我,只是完不成那么多的工作时不得不作出这样的选择。
每一个行业,都有忙有闲。据说,每一个单位都是这样的状况,三分之一的特忙,三分之一的正常,余下的三分之一较闲。很高兴我在单位属于第一类。比起有的行业,其实我也不算忙。事情多,逼着我提高效率,其实也挺好。期待不忙的时候快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