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坐标

2020-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感恩遇见0331

继续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下面是我的摘录,想记录下来慢慢品味:

在我们童年时大约4~5岁左右会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这样就会出现如下四种组合:

1.我好,你也好。

2.我好,你不好。

3.我不好,你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我们用一个坐标图来表示一下,我们称之为“人生坐标”。

虽然我们在接受其中一个所谓“坐标”的时候才三四岁,可是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儿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的意思是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几乎要滑落到生活边缘的蛤蟆先生,在苍鹭医生的引导下,最终选勇敢的选择了“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之所以说他“勇敢”,是因为选择了这个人生坐标时,他不仅为当下做出了选择,还许下了一个承诺,终生的承诺。

“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并非静止的状态,而是动态的过程。你不能说,“好了,我终于到了”,好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你觉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别人是好的,那就得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而这个选择肯定不能给你庇护,免于“残暴命运如投石飞箭般的摧残”。

总之,“我好,你也好”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把生活比作舞台,或许这个舞台有专属于自己的人生剧本。也许我们无意识中一手策划了各种情景,好让自己的剧本时不时的上演,甚至于我们的故事情节早已布局好,一股未知的力量正将他推向某个特定的结局。

如果想要打破这个局面,那就不要跟着预先设定的剧本走。这样才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

自我感触:我觉得自己现在每天的看书、思考、实践,也许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虽然我不打算像蛤蟆先生一样,需要去找心理医生,但是对自我认知的探索还是很有必要的。“我好,你也好”,也是我的人生坐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