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婆婆,你还留她在身边帮照看小孩吗?
关关是我高中时期的同桌,高中毕业后我们就很少见面了。去年,她辞掉了公职,来到我所在的城市,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我俩在微信上的交流比之前增多了。不过虽在一个城市,但是她在东边我在西边,加上都结婚生娃了,各忙各的,直到昨天我到她家附近办事,才趁中午时光匆匆小聚了一会儿。
已婚妇女聚在一块儿,话题里永远少不了自家的娃。午饭时刻,聊起了她家的小女儿。现在一岁半了,也算听话,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她女儿的趣事,最后提到了令她很苦恼的是女儿跟她不亲,经常不给她抱抱,啥事都找奶奶。原来她休完产假后上班,每天早出晚归,陪孩子的时间有限,孩子跟奶奶时间比较多,自然亲奶奶多些。但是奶奶的一些教育方式她是不怎么赞同的,觉得奶奶过于宠着孩子,使得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吃饭时一定要看电视、不高兴就摔东西等。
吃过午饭还有点时间,我就到关关家里坐了一会儿。进门看到奶奶正在喂小女儿吃午饭,客厅里果然开着电视,关关无奈地摇了摇头。吃完饭后,小家伙很是兴奋,在客厅到处乱跑,突然拿起一把小剪刀来玩。关关一看立即从女儿手中拿了过来,对她说:“这是剪刀,小朋友不能玩的,很危险。”语气不算很温柔,但也绝对谈不上严厉。没想到小家伙立马放声大哭,喊着要找奶奶,正在厨房收拾的奶奶急急忙忙跑出来,抱起小家伙哄着。
关关苦笑着对我说,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发生。在她家待了半小时,便准备去上班。走去地铁的路上,关关跟我说,其实她也知道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也想努力培养亲密的关系。但是一旦她女儿跟她亲的话,奶奶就不高兴了。奶奶是从外省老家到这里给他们带孩子的,孩子是她呆在这里唯一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关关觉得她自己平日工作也忙,家务活也基本是婆婆帮忙在做了,也不好再抱怨了。一开始还会跟婆婆进行沟通,但每次婆婆都显得很委屈,闹得家庭氛围很不好。所以就想再忍着,等孩子大一点上幼儿园了,奶奶回去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我虽不暂同她的做法,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不好过多干涉,只是提醒她孩子前三年的家庭教育颇为关键,一定不能马虎。
关关的经历绝不是个例,同事晓雯也有这样的苦恼。同样也是从外地过来帮忙照看小孩的婆婆,干活勤快,家务活那是没得挑剔,把一家老小起居安排得妥妥当当。但是,婆婆这人比较强势,爱挑毛病,从不夸赞小孩。晓雯儿子刚学说话的时候还不利索,婆婆就说怎么这么笨,连话都说不清楚,从此小孩很少开口。以至于现在快三岁了,还只是会喊“爸爸”“妈妈”。晓雯说其实他都听得懂,就是不肯开口说。晓雯也跟婆婆提出过这个问题,但强势的婆婆并不认为这是她的责任,认为晓雯是嫌弃她,一说就扬言要回来老家去。
当今社会,隔代教育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中国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模式:祖辈带孙辈,儿女辈去上班,有数据显示老人带小孩的比例占到了60%-70%。当然,老人带小孩的优点一定是显而易见,比如安全性保障高、待遇上不委屈、时间上有保证、精神上相互需要。与此同时,老人带小孩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教育方式落伍、容易溺爱孩子、不懂得调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等等。
我们都孩说三岁看老,前三年是孩子的成长关键期。这样的婆婆看似大毛病没有什么,但是她们的行为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和性格塑造在无形中却产生重要影响。像这样的婆婆,如果要留在身边继续照看小孩,一定要及时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指望一次成功,而要多次有耐心有方法地坚持进行沟通。多与他们分享一下教育故事与生动的案例,慢慢地影响他们,这样他们的头脑中会装进更多的适合现代孩子的教育策略,同时也要用故事或案例的方式讲一讲溺爱对孩子一生幸福的影响。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作为父母一定不能推卸责任,尽可能多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