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来一赞书香人生

《退想斋日记》终身记录

2024-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奋进中的蜗牛

在图书馆被这本书《退想斋日记》所吸引,我想一睹古人是如何记录自己的日记,通过阅读我更加坚定了写日记的习惯,让日记记录陪伴我终身,我的日记内容通过阅读本书也会有一些新的灵感产生。

《退想斋日记》为山西省太原县(现太原市清源区)举人刘大鹏所著,始于光绪十七年(1891),迄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时间跨度长达五十二年,最早为乔志强先生在田野调查中所发现。刘大鹏活动地区虽然多在山西太原,但由于其对下层社会生活有较多接触,深谙民间疾苦,当过私塾先生、县立小学校长、县议会长,管过小煤窑,还督率子女参加田间劳动及经营,主持修葺过晋祠及附近道路,所以日记呈现了基层乡村社会应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很多丰富细节,弥足珍贵。

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日记中,记载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他写下许多当时当地农村情况,如气候、水旱灾害、祈雨活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品种、产量、价格、雇工工价、赋税、差徭;大量地描绘了当时的民间生活及风俗,如岁时节日人们的种种庆贺、祭祀、演唱活动,结婚、订婚的各种程序、礼品、费用、婚龄和礼节,同时真实而具体地揭示出旧社会妇女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上的不平等遭遇。如1918年5月15日他的日记记载说:“里中有寡妇二十余岁,于前数日再醮,姑家得钱三百二十千文,娘家得钱一百千文,此外村礼、社礼、媒妁等钱又费数十千文,合共出五百千有奇。”一个妇女就如此被商品一样地出卖,而她本人竟做不得主,也得不到一文钱。又如1922年6月15日他记载说:“里人刘金牛之祖妾于昨日死,来求予作讣闻帖。予告来人日:妾虽年六十有八,并未有所出。据丧礼,有所出则儿为期服,无所出则无服矣!此帖予不能出稿。”六十多岁的祖母死了,就只因为她是“妾”的身份,就没有发讣闻的资格。《退想斋日记》中这类资料很多,虽不是出自作者的本意,却揭示出当时妇女受歧视之严重情况。同时,《退想斋日记》对民间丧葬礼俗、辛亥革命后的剪辫、放脚、民间服饰、饮食、宴客习惯、新式建筑物、当时交通工具以及开始演电影、骑脚踏车、火车、汽车及种牛痘等社会新情景都有描述。此外,对社会生活的风貌也有记载,如村镇集市贸易,他在1897年10月18日记述说:“〔太谷〕阳春会上十分热闹,卖货物者甚多。绸缎棚一巷、估衣棚一巷、羊裘棚一巷、竹木器具棚一巷、车马皮套棚一巷。其余,磁器、铁器、纸张棚虽不成巷,而亦不少。此外,杂货、旧货小坛〔摊〕不可胜数。去赶会之车辆约有数千乘,可谓之大会矣。”可以想见当时集市贸易熙熙攘攘之情景。另外,《目记》对当时遍疫的发生、死亡情况、盗贼劫掠等灾害也都有描述。

较为引人注意的是《日记》中记录了清末农村中种植、吸食鸦片带来的灾难。对鸦片以及后来其它毒品的危害记述很多,很具体。举1892年所记几例可见一斑:“当今之世,城镇村庄尽为卖烟馆,穷乡僻壤多是吸烟人。约略计之,吸之者十之七八,不吸者十之二三。”虽说这个估算有些夸张,但已见危害之大。他描绘一个鸦片吸食者说,“有四旬余岁,面目黧黑,形容枯槁,发长数寸,辫卷如毡,衣裳蓝褛,神气沮丧”,记述了一个鸦片吸食者行窃、卖妻鬻子的惨状。他还回忆农村种植鸦片情景,在光绪初年,鸦片“吾乡尚不敢多种,不过于深僻之处种些。至戊子、已丑间(1888年、1889年),加征厚税,明张告示,谓以不禁为禁,民于是公行无忌,而遍地皆种鸦片烟”(1893年7月8日日记)。在他的日记中大量勾画的当时这一社会问题,使人触目惊心。

《日记》作者虽是封建文人,但他对旧社会的一些社会不平也做了不少记叙,1892年9月22日他记述一件士绅霸道的事情:“吾在太谷县西街,见一大车与一轿车争路,大车所载者重货,轿车只坐二人,一人儒冠儒服,喝令其车夫将大车车夫痛打,大车车夫始犹支架不让,旁一人告之曰:此某孝廉车,而喝令者即是孝廉,汝曷不退之。若不退,定将汝送县,再吃大亏。

车夫闻之,鼠窜而退。”他的《目记》中对贪官污吏、苛捐杂税记载更多,例不胜举。对清末的“捐纳”也有叙迷如下。“光绪辛丑,为赔洋款,捐纳实官大减成数。以二三千金而得道府者有之,以手金而得州县者有之,以四五百金而得同、通、大使、州判者有之,以二三百金而得府经、县丞者有之,以一二百金而得巡检、典史、主簿、吏目者有之,以百八十金而得教官者有之。”(见《桥梓日记》)在作者的笔下也展开了清末民初农民凄惨生活的画面。1893年2月10日,他写道:“今日午后,余去邻村访友,有一人负四五岁小儿,卖与邻村农家。”他也记载过人民群众对清朝政府的反抗斗争。1892年5月24日,他在省城太原亲眼看到“午后,忽有百姓为群,约有五六百人共赴巡抚衙门喊冤。皆云:此时旱魃为虐,吾侪山人,俱不聊生,而吾阳曲县官催科愈迫,每两银以八千钱为限。吾等赴县署鸣冤,而县官置之不理,遂赴府署伸理,而知府亦然,无奈始赴大人辕下。”1893年8月25日还记载:“〔太原县〕小店镇刘仙洲言:伊村粮店皆闭门不做生意。询之,乃因县尊奉上宪命,从斗行起钱,以备荒年,每斗粮起三文钱。”这实际上是当时商民的罢市活动。到了辛亥革命前,人民群众对清政府十分不满,他记载了当时的各种苛捐杂税之后也提出:“所到之处,人心莫不思乱,每闻人谈论,动辄曰:世道如此,不若大乱之好也。虽系愤激之言,究见人心离散矣。”(1903年2月23日)这些片段都反映出清末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

由于《日记》作者自身的经历,他记述科举考试颇为详尽,除日记有记述外,还专门有《乙未公车日记》《戊成公车日记》《桥梓公车日记》三种,现只存《乙未》《桥梓》二种,都是他的亲历。不但录存了考题,而且绘制有会试卷面、履历格式,描述了试场情状。对于书院生活以及后来的学堂都有记事。至于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日记》中都有反映。有的是得之传闻,也有的是目睹亲历,既显现了作者的态度,也反映了民间的情感。总之,《日记》的涉及面十分广泛,从作者的视野和角度反映了这一个时代的各个方面。

由于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局限,《日记》中刘大鹏的封建保守思想是显而易见的。如对科举制度的眷恋不舍与对初建立学堂时的不满,甚至有一段日记中反映出他对清朝的某种留恋与对民国的不满;又如对封建伦理道理的追念与对各种新事物的摒弃,《日记》中对铁路、对使用阳历都在开始时有相当的抵触情绪;《日记》中还夹杂着不少迷信的、错误的或是当时社会误传的东西。

日记记录感言:

日记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口,更是心灵成长的见证者。通过日记,我能够细致入微地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感动与反思,让瞬间的灵感与思考得以长久保存。这些珍贵的记录,如同时间的胶囊,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回溯过去,感受成长的轨迹,理解自己的变化与坚持。

它是我忠实的朋友,在记录的过程中,帮助我梳理情绪,缓解压力,甚至发现我认知的盲点。它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生活,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使我在面对挑战时更有韧性,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日记还是一份宝贵的个人历史档案,记录着我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的点点滴滴。这些记录不仅对于个人而言具有独特的价值,也可能成为家族或社会历史的珍贵补充,为后人了解我的时代与生活提供宝贵的线索。

记录日记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未来我将笔耕不辍,让它为我的生活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