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上海图书馆的《大汉雄风》展览

2023-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燃灯道童

周末和静静来图书馆了,吃完午饭后看到有汉碑的展览,我进去逛了一圈。进入之后发现里面很多的碑我都没见过,是我的知识储备太少了。涵盖的比较全,也有我临过的《乙瑛碑》《袁安碑》等,体会书法的美感悟不同时期碑的特点对现在的我来说有难度,就换个角度随便看看,看看拓片装裱的形式,和那些收藏家的印章。

碑的拓片

现在学习关于碑的字帖,都是以前从石头上拓下来的拓片。这些带文字的石头有碑、碣、墓志铭、画像砖、摩崖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自然和人为的损害,我们现在看到的和清朝、明朝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而拓片是各个朝代的都有,标识的话一般用朝代加名人收藏大咖题跋标注来区分,例如《校官碑》清乾隆拓本-阮元藏本。

而展览的主要内容就是汉碑的拓片,原大的非常震撼,这些拓片装裱成立轴、镜片、册页等形式。现在书店买的关于碑的字帖就是拓片装裱成册页后印刷制成书本的。

参观展览,可以明显直观的感受到原碑上单字的大小,整体内容的章法,字帖中是分隔后或等比例缩小的。展览的册页中大多都是名家收藏校注后的,会标明缺的是什么字,以及记录过程或心情的题跋,跨越时空与古人交流。

可恨的装裱师.jpg
一个招人恨的裱手

参观中发现一行题跋,感受到他强烈的愤恨,裱手竟然把古人留下来的珍贵拓片剪损了一部分,实在是可恨。题跋的内容是“第一行第二行剪损,第廿八行金城之金亦剪损,褾(裱)手不解事,可恨!”
古代圣贤,立碑著书教化民众,后人抄写或雕版刊印成书,世代流传而不断绝。在流传过程中经历战火、叛乱,霉变腐烂、虫驻损坏、强取豪夺等种种劫难,能流传下来的百不足一。在百分足一的作品中,遇到不合适的人来装裱,造成损坏甚至被遗弃,实在是让人痛心惋惜。装裱师的技术和态度决定着后世之人是否还能看到这件作品。这个装裱师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竟然剪损了好多字,怎能不招人恨呢!如若留有裱手姓名估计会被全行业封杀,一辈子不能装裱作品。

中间裁开.jpg
装裱技艺

拓片的装裱就如展览观众见到的一样,常见的就是立轴、镜片和册页。其中有幅作品看到后眼前一亮,是把整个拓片从中间裁开然后同样的方式进行装裱,和装裱屏风的手段差不多。这对装裱师的要求又高了一些,不能把中间的内容损失,中间的包边处要用极细的助条,整体视觉上是一幅作品。

印反了.jpg
刻反的印章

初学篆刻时会把印章刻反,把字正着写到印面上,刻完后印出来就是反的了,这方印就是白刻了。翻看汉印印谱中,也有不少字刻反的,大多都是其中一小部分,例如四个字中的一个字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整体上还是正的,不知是当时制印的匠师不小心写反了还是有约定俗称的写法故意为之。今天看到一方印反的印,感觉很少见,特此记录一下。上图中右侧第三方印,是一枚花押印,上面楷体姓氏下面是一个独创的符号。上面的姓是“刘”字是反的,押的字也是反的(根据楷书向右上倾斜的角度)。

盖花的印.jpg
曾经贵池南山村刘氏聚学轩所藏.png
好好盖印
印油污染作品.pn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