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文字家园】诗词投稿专题独家收藏

夜读:鹧鸪天1

2023-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夜读:鹧鸪天1

春暖花开,今天清晨看见梅园的红梅已经开了,颜色暗红;午间出门,路旁的腊梅尚透着磨砂一般的亮黄,有暗香残留。晚上归来,重温经典,品读易安居士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总体而观,这首词的感情调子是比较低沉的。社会乱离,客居异地,词人在词中寄托了家国之思,有着身世飘零的感遇。

上阕以“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开篇。“寒日”,是说阳光有些惨淡、冷清。词中所写是秋天,并非冬日。太阳慢慢升高了,一点一点照射到窗上,看上去很明亮,却给人以冷落萧索之感。

“萧萧”,一般用来形容风雨,这里是说阳光给人的感觉,就如同萧瑟的秋风一样,有些凄冷。用“萧萧”形容“寒日”,一下子便给深秋的清晨带来迟暮的气氛,也为全词点染了一个色调凄清的背景。“琐窗”,雕刻有连环图案的窗子。从它前面的“上”字来看,太阳光照射到窗上,有一个慢慢移动的过程,说明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心绪茫然。“琐”,一作“锁”。

“梧桐”一句,又在凄清中抹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主人公朝窗外望去,曾经茂盛苍翠的梧桐树无言独立,一枝一叶似乎都凝结着愁怨:它们一定是对夜间的寒霜心有恨意吧。

梧桐因天气转冷、霜露渐重而开始落叶凋零,但草木无知,本不能恨,词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其时,李清照遭遇国难,流落他乡,逢秋作客,不禁倍感凄清和愁怨。不过,她并不直抒胸臆,而是含而不露,移情入景,借梧桐之恨,传达自己的情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