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使用微信读书
对于号称爱书但是却只买书囤书却很少看书的我来说,最尴尬的莫过于别人指着我手边的某某书问怎么样的时候,我只能挠挠头皮说还没看呢。
为了对付这种尴尬症,我曾试过很多治疗方案,比如强迫自己给书勘误,并提交给出版社,以便下次印刷时更正。虽然像图灵这样的出版方会对勘误者奖励一些虚拟币以兑换电子书,但我更大的动力来源于看到自己的勘误被出版社采纳,并出现在书籍中。怎奈其反馈周期过长,迟迟等不到二刷,甚至有些书根本没有二刷,只好放弃。
后来我曾一度认为是因为纸书携带不方便,于是入手Kindle。刚买不到几个小时就把里面塞满了书。但最终也没能坚持下来。一定是电子墨水的刷新体验不好。随即把多看阅读、豆瓣阅读甚至京东阅读都试了个遍。除了在京东上看完了《三体》(免费)以外,并没有太多斩获。在App上阅读时,不时地被弹出的微信消息打断,等回复完顺便刷一下朋友圈点了几个赞之后再回来,已经完全忘记了之前看过了哪些内容。而且,越是琐碎的时间就越是不想用来读书,这点时间似乎就应该刷朋友圈刷微博刷知乎……可刷完之后一看时间,半个小时过去了,其实好像也可以用来看几页书的。
时间就在这样的反复纠结中白驹过隙。
于是我终于不得不承认,这个尴尬症的症结,其实是懒癌。即便有时几针鸡血几碗鸡汤能回光返照一阵子,但十八天后,又是一条懒汉……
直到微信读书的出现。
在微信读书刚发布时,我是非常看不上的。App图标太丑,差评;启动界面上“微信读书”四个字那么细而且居然是带衬线的,差评。要不是朋友圈里有人免费赠书,我恐怕都不会去下载。即使下载了也很少打开,根本没机会吐槽它有限的书籍资源。
几个月前,偶然一次机会打开微信读书,看到居然还真有不少好书,十分便宜,而且很多还能赠一得一。也不知怎么得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而且越用越觉得这是一款不错的产品。
它不止是一个阅读工具。它的阅读体验并不比多看、豆瓣好多少,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它们。但它社交应用的属性要多于阅读工具。比如,你可以给某段文字划线或发表想法,同样读到这里的其他读者就能知道有人在这里划了线或发表了想法,你可以查看这些想法并点赞或评论。当然,你还可以把想法分享到想法圈或制作成精美的书签分享到社交网络。
你会说,同样的功能其他App也有啊。可别忘了这是微信啊。豆瓣的社区做得再专业,你认识几个给你点赞评论的人呢?你跟TA见过几次面吃过几次饭?可微信就不同了,你分享的对象大多是家人、朋友和同事,跟他们就阅读进行交流进而产生共鸣的体验,是其他阅读社区无法给予的。更奇妙的是,一位以前曾见过一两面的朋友因为我在某本书里发表的想法联系到了我,并互加了微信好友。
从这一点来说,微信读书其实特别适合小团体范围内共同阅读一本书,类似读书会。它的优势是这些人肯定彼此已经是微信好友,因此在用微信读书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好友们的划线和想法,可以评论和点赞。这样就把一些线上才能做的读书心得交流转移到了线下碎片时间,提高了读书会的效率。
读书时长排名是微信继游戏分数排名、运动步数排名后又一个基于微信好友的社交排行榜。这也是一直刺激我不停读下去的最有效的动力。我赫然发现我的懒癌居然找到了瞬间治愈的良药,那就是竞争——读书时间排名高总比游戏时间排名高逼格更高吧?。一定要在周排行刷新前成为别人榜上的第一!这个信念刺激着我,想三刷(朋友圈、微博、知乎)时就看书,一言不合就看书,不如看书,睡觉还不如看书……
是的,我真的想过睡觉时还开着App刷时长,不过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每本书的阅读时长和阅读总时长都是有统计的,如果被别人发现一本书很长时间才读完,或者总阅读时长很多却没看完几本书,那是相当丢人的事情。
这样我尽量每周都保持5个小时左右的微信读书时间,在周日排行榜刷新前,心满意足地兑换10个书币。尽管我的书友圈里很多变态轮番上阵每周20+个小时,让我始终无法出现在自己榜单的榜首。但我相信5个小时足以独占很多书友的鳌头,存在感还是刷得不亦乐乎。
总之,我在正式使用微信读书的5天之后,就用碎片时间读完了几年前就购入的但现在连塑料封皮都没拆掉的《编写可读代码的艺术》纸书。
写到这里我都不想再继续写下去了,因为这已经浪费了我几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这些时间用来看书,也许可以重回排行榜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