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笔记

《R:源于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 保罗R.尼文)经典总结

2020-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justaqueen

可能是看过了欧美特别是美国某些所谓的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者写的书,特别是工具类的数据,明明能用一句话说明白的,他们通常非常擅长堆砌一堆堆的废话,云里雾里,绕不清。想起来,无非就是利益趋势。看这种书简直就是浪费生命,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只看凝练的地方。本书作者深谙大众心理学,开口闭口英特尔、谷歌等,试图给自己拼命的背书,这行为······一言难尽。

还有,这本书完全就是为企业高管写的,可以看做是一本推广,竭力让高管接受并且亲自推进。试问,高管亲力亲为执行一套法则,什么做不成?

OKR是一套严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续的纪律要求,旨在确保员工紧密协作,把精力聚焦在能促进组织成长的、可衡量的贡献上。

严密的思考框架:OKR意在提升绩效

持续的纪律要求:OKR代表了一种时间和精力上的承诺。具体来说就是:

(1)以季度(或者其他预先规定的周期)为单位刷新OKR;

(2)仔细确认结果达成情况;

(3)如有必要,持续修正现行战略和商业模式;

(4)结果导向。

确保员工紧密协作:OKR必须被设计用于最大化协作和促进整个组织对齐一致,这可以通过OKR本身所固有的透明性来做到。由于OKR对每一个人都充分共享,组织内从上至下都可以看到OKR及其达成情况。

精力聚焦:OKR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识别最关键的业务目标,并通过量化的关键结果去衡量目标达成情况。

做出可衡量的贡献:KR通常(几乎完全)是定量的,这是它的一个自然属性。任何时候,如有可能,我们都应当尽量避免主观描述KR,KR要能精确地指出它的达成对业务究竟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促进组织成长:判断OKR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还是要用结果说话,看你的目标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如何。

OKR作为目标管理的利器,它的特点在于:易于理解、敏捷、快速反馈(季度)、聚焦、透明(公之于众)、面向未来、自上而下;

最佳状态:全公司上下一致、上下对齐、前后左右对齐;

 强调:自我承诺、自我实现。

实施前准备

在实施OKR之前先要做好充分的培训和推广,先要让大家了解OKR,明白为什么要实施OKR ,实施的好处有哪些?如何实施?,同时要得到企业高管的支持(最好是CEO直接负责和赞助)、文化支持(确保企业文化中有承诺、担当、有梦想、有野心、基于未来、面向未来的基因)、各层面的支持

OKR设计

取得高管支持、文化支持、层面支持后就可以开始组织设计OKR指标了,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保证OKR指标满足以下要求:

"O"的特征:鼓舞人心的、可达成的、以季度为周期、、可控(可独立完成)、有商业价值、定性的描述(不打分);

 “KR”的特征:定量的、有挑战的(敢于承诺)、具体的(容易看明白的)、自主制定的(承诺),基于进度、对齐(上下左右)、驱动正确的行为表现;

KR”评价打分机制,通常为四级:

1.0:几乎不能完成;

 0.7:非常难以完成,但能够达到;

 0.3:照旧,没有提升;

 0:退步;打分是用来评价KR定的好坏,通常认为目标完成0.7是比较好的KR,高于或低于0.7都不太合适。

制定OKR可以采用CRAFT的方法,具体如下:

C:创建:召集个别资深人员组成一个小组先提出基本框架、草案;

R:精炼:组织大团队在草案基础上提炼;

A:对齐:团队间上下左右对齐;

F:定稿:由上级来定稿;

T:发布:全员发布、全员公示。

日常管理

日常通过三个关键动作对OKR的过程和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和推动,主要是周例会、季度中期审视和季度评估。

七、与其他工作的关联

  对于OKR的日常运用,要注意与其他工作的关联使用,包括:

  1、与战略建立链接和匹配;

  2、不与绩效考核挂钩(特别强调);

  3、不与薪酬激励挂钩(特别强调);

  4、与梦想、成就欲望挂钩(最重要的应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