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遗"突然火起来了?

2019-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生而杰

4月16日,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抖音正式宣布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该计划将通过加强流量扶持、提高变现能力、打造非遗开放平台及开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助力非遗传播,培养挖掘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好奇心,帮助发掘非遗的文化和市场价值。抖音总裁张楠表示,在未来一年,抖音希望至少帮助10位非遗传承人,在抖音实现百万粉丝或者百万收入。

抖音公布的相关数据也在印证这一传播趋势。截至2019年4月,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有1214项在抖音平台上有相关内容的传播,覆盖率超过88%。这1214项国家级非遗内容,在抖音上,共产生了超过2400万条视频和超过1065亿次播放。抖音实际上已经成为最大的非遗传播平台。

拥有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时代似乎正迎来自己的新机遇。

然而在中国第一次非遗普查中,全国各级提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达到87万项,平均每个省级行政区超过两万项。其中,大部分非遗都与当地现代人的生活从不发生任何关系。

在美学价值被大规模发掘之前,依托实物的非遗在实用价值层面很容易被工业品取代;表演和故事类的非遗则很少出现在流行文化中。

这恰恰与「非遗」的精神背道而驰。设立「非遗」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守护非西方的、民族的、不那么「现代」的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美学。

对于社会科学而言,20世纪是人类学形成共识的世纪。在经历了一百多年,对于各路「原始人」的观察、研究、讨论之后,来自西方的学者终于得出结论:所谓「文明世界」的生活方式,其实并不比世界上其他成百上千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更值得尊重。

所有沦为遗产、走向消亡的「非遗」,最初都是依托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作为先人的生活美学而诞生的。中国的非遗真正在大众中回潮,其实是最近几年的事。先是在微博、在朋友圈,然后是在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

在中文网络上,「古风回潮」起步于将近十年之前,仙剑、古剑等游戏爱好者,小说、动漫迷们开始缓慢而坚定地集结,创造了汉服、古风歌、诗词等新圈子。

虽然「古风」爱好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在争议之中,一步步将「古风」带进了主流审美和自己的日常生活。

互联网将一切变成了注意力经济,「非遗」也不例外。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下,传统技艺与演出重新受到流行文化关注,宣扬自己包含某项「非遗」成了IP剧们爱用的宣传口径。

· 《延禧攻略》中的「打树花」,是这项艺术第一次进入影视作品。真正的非遗传承人参与了表演

从2017年起,各大主流直播平台开始扎堆直播非遗。之后,短视频平台加入进来,成了非遗传播的重镇。短视频时代的网红更不依赖头部和商业运作,一项能够令人大呼厉害的手艺就足以吸引到流量,并且转换成购买力。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

婺州窑位于今浙江金华地区,在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武义、衢州等地均发现遗址。唐代属婺州,故名婺州窑。婺州窑瓷器以青瓷为主,还烧黑、褐、花釉、乳浊釉和采绘瓷。始烧于汉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到元,盛于唐、宋,终于元代。

非遗传承人陈新华大师2004年创建“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创新发展婺州窑陶瓷文化事业。

中国非遗,还在路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