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圈子,一年顶十年。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几个重要的分叉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作的前十年。
十年之后聚到一起,有的人走着走着,卸下了更多的包袱,积累了更多的学识,越走越高;
有的人身上的责任和包袱却越来越沉重,越走越艰难……
这种差异,来自于努力,更来自于选择。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进什么样的圈子,很多时候比努力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之前,西北大学爆出一个“学霸宿舍”。
宿舍6位女生,分别考研或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等5所高校。
四年里,一个宿舍累计获得奖学金、助学金16w以上。
她们之中,有一个励志室友。她特别勤奋,每天早出晚归,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计划地认真完成。
其他室友在赞叹之余,也受到她的感召,跟着她一起学习。
有人说,牌友会催你打牌,酒友会催你喝酒,书友则会督促你读书。
你的圈子什么样,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
马克·汉森是美国的知名作家,一次,他和“全球五大演说家”之一的安东尼·罗宾同台演讲。
会后,汉森请教罗宾:“我们都是在教别人怎样成功,为什么我年收入一百万,而你的年收入却是一千万?”
罗宾反问他:“你平时都和谁在一起?”
汉森回答:“我身边都是百万收入的人。”
罗宾则说:“我都和年入千万的人在一起。”
和安于现状的人在一起,你就会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和爱读书、爱思考的人在一起,你会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不断充实自己;
和做生意的人在一起,你听到的都是生意经,对市场机会就更敏感;
和投机倒把的人在一起,你会慢慢相信,投机没什么大不了,能抓住机会的就是成功……
教育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同群效应”,说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价格、收入等个体自身经济利益的激励影响,同时也会受到他周围与他相同地位的人的影响。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一种说法是,在一所优秀的学校里,真正对你有影响的不是老师,而是你的同学。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梁捷就发现,有些中学生到了初三、高三,会主动放弃学校生活,请假在家学习。
他们会在网上找志同道合的人,都挂在网上,一起学习。
他问一个中学生为什么不和原来学校的同学一起学习,学生说:“我想考清华北大,可我身边的同学几乎没有人这么想,我只能在网上找和我有同样理想的同学,远程虚拟,一起学习。”
你想聪明,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
您想专业,就要和专业的人在一起;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懒惰;
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消沉;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圈子与能力,是两个相辅相成的东西,没有谁比谁更重要。
进了高质量的圈子,能力提升就会变快;能力强了,圈子就会越来优质。
归根结底,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交高人,读好书,是人生两大幸事。
跟着对的人,做出正确的选择,人生才能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