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思考,快与慢

2019.1.20《思考快与慢》❻❼❽

2019-01-21  本文已影响72人  徐中华

丹尼尔卡尼曼

第 6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我将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台功能非常强大的电脑,虽然按传统硬件标准来看,它的运行速度很慢,但通过不同想法联结而成的巨大网络上的相关联结,也能为我们展现这个世界的构造。而且,联想机制的不断激活也是自动完成的。我们(系统 2)具备某种能力去控制记忆的搜寻活动,也能对其进行编辑,这样一来,在特定情况下我们才可以集中精力去追踪某个事件。


系统 1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并更新你个人世界的模式,它呈现的都是常态下的思维模式。这个模式由许多联想和结果共同构成,这些联想由情境、事件、行为等概念引发,而结果则总是伴随某种规律出现,有可能是两者同时出现,也有可能出现时间只差那么一点点。随着这些联系的形成和加强,联想概念的模式逐渐展现出发生在你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的结构,这一模式还将决定你对当下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


常态理论


摩西错觉


令人产生认知放松


对大脑反应的许多研究表明,系统对违反常态的问题的察觉速度是惊人的,察觉过程也是微妙的。


系统 1理解语言,也了解分类标准,它能辨明那些貌似正确的价值,也能廓清那些最典型事例可能出现的范围。


找到这种因果联系是理解一个故事的一部分,也是系统 1的一种无意识行为。而系统 2,也就是有意识的自我,在接收到这个主观理解后,也接受了这种因果关系。


联想连贯性原则


6个月大的婴儿会将许多事件及其续发事件看做有因果关系,而续发事件一旦发生改变,他们就会觉得惊讶。我们显然从出生时就对因果关系有感觉,当然,这种因果关系并不依存于理性思维,它们是系统 1的产物。


“意向性”因果关系


我们生来就长于意向性归因:一岁以下的婴儿能辨别欺凌弱小的人和受害者



第 7章 字母“B”与数字“13”


完整的环境能帮助你理解其中的每一个因素


在没有清晰情境的情况下,系统 1会自行建立一个可能的情境。我们知道这是系统 1判断的结果,因为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了选择,也没有意识到还可能有别的解释。


当我们对答案不确定时,系统 1就根据过往经历去赌一个答案。这种下赌的规则是明智的:最近发生的事及当前情境是作抉择时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脑中没有闪现出任何最近发生的事,那更为遥远的记忆便会呈现出来。


系统 1不会记得自己放弃的几个选项,甚至都不记得曾有过多种选择。有意识的怀疑需要同时在脑中记住多种互不相容的解释,需要付出努力,而这并不是系统 1的长项。易变和怀疑是系统 2的职责范围。


在理解一个陈述之前,一定会先试图相信它:如果这个陈述正确的话,你必须先了解它的观点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有这样,你才能决定是否“怀疑”它。最初你产生相信某种观点的想法,是因为系统 1的自主运作,这种运作包括构建这一情况下可能性最大的解释。


有系统 2参与时,我们几乎会相信所有事情。因为系统 1不仅好骗,还容易产生偏见,而尽管系统 2掌管怀疑和不信任的大权,但是它有时很忙,不忙时也很懒惰,总会擅离职守。的确,已有证据显示,当人们劳累或是精力耗尽时,更容易受那些空洞却有说服力的信息影响,例如广告。


联想记忆的运作是导致“确认偏误”的原因之一。


光环效应与群体的智慧


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做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这个说法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偏见,这种偏见在我们塑造对人与环境的看法时起着很大的作用。


凭借自己对她的情感回应作出猜测,用猜测弥补证据的缺失。


由第一印象产生的感觉会影响你对事物的解读。


你认为艾伦和本这两人怎么样?

艾伦:聪明,勤奋,冲动,爱挑剔,固执,忌妒心强

本:忌妒心强,固执,爱挑剔,冲动,勤奋,聪明

前几条列出的性格特征会改变后面出现的特征的含义。


我们对一个人性格特征的观察顺序是随机的。然而,顺序的确很重要,因为光环效应注重第一印象,而后续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消解掉了。


只有在每个人的观察相互独立、每个人所犯错误之间不相关联的情况下,降低错误率的奇迹才能出现。


眼见为实的想法往往让我们仓促作出决定


联想机制一个最基本的结构特点就是它只能回忆起已被激活的观点。


系统 1善于提取当前激活的想法来构建最可信的故事情节,但它不会(也不能)提取本系统中根本不存在的信息。


衡量系统 1是否成功的方法是看它所创造的情境是否具有连贯性,而与故事所需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关系不大。


系统 1在第一个形容词出现后就开始自主运作了:聪明是好的,既聪明又坚强就更好了,系统 1非常轻松地生成了这种想法。如果有新信息出现(例如明迪克思想腐败),这个故事就会被改写了。


寻找连贯性的系统 1和懒惰的系统 2相结合,意味着系统 2将会赞同许多直觉性的信念,而这些信念又准确地反映了系统 1产生的印象。当然,系统 2也能对证据采取系统而谨慎的处理方法,还能在作决定之前考虑出现的众多选项,设想你正在卖房子,你就会设法搜寻一些你不知道的信息。然而,即使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系统 1也能对其产生影响。系统 1的信息输入从未停止。


系统 1基本上对于引起印象和直觉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都不敏感。


只掌握一方证据的受试者比掌握了双方证据的受试者更有自信。这正说明人们根据已有信息勾勒出的故事的连贯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其完整性。


眼见即为事实的理念有助于达成连贯性和认知放松的状态,从而使我们相信某个陈述是真实的。


我们经常考虑不到自己有可能尚未掌握对判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份证据,却总是认为眼见即为事实。此外,我们的联想系统更倾向于选择已被激活的连贯模式,抑制怀疑和歧义。


框架效应:同一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常常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

“手术后一个月内的存活率是 90%”的说法要比“手术后一个月的死亡率是 10%”更令人安心。

同样,说凉菜“90%不含脂肪”要比说“10%含有脂肪”更具吸引力。

很明显,前述每组句子的深层含义都是相同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但人们通常能读出不同的含义,而且觉得自己的所见就是事实

比率忽略

尽管你清楚地知道男性农民比男性图书管理员多,但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你总会忽略这个事实。你觉得自己的所见即为事实。


第 8章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系统 2能调动注意力并通过搜寻记忆去寻找答案。系统 2接受问题或提出问题:不管是提问还是回答,它都能引导注意力并搜寻记忆来找到答案。系统 1以不同的方式运行,不断监视着大脑内外发生的一切,没有特定意图,也无须付出多少努力,只是对当时的情形作出全方位评估。


系统 1具备跨维度解读价值观的能力


系统 2会集中注意力回答某个特定问题,或是对某种情况的特殊属性进行评估,集中的注意力又会自动运行其他的评价程序,包括一些基本判断。


看照片预测竞选胜出者,为何其准确率可高达 70%?


我们有不断进化的遗传神经机制

人的好心情和认知放松与动物对安全和熟悉程度的判断是相当的。


托多罗夫向他的学生展示了一些人脸的图片,有时展示的时间只有 0.1秒,他让这些学生按不同属性对这些面部图片进行评估,这些属性包括可爱程度和做事能力。结果所有学生对这些图片的评估结果非常一致。


约有 70%的参议员、国会议员和地方长官的竞选活动的胜出者也正是那些在照片评估中获得较高评价的人。


人们总会结合力量和可信度两方面因素来评估一个人的能力。

我们往往在投票前就会对那些不具备我们认可的面部特征的候选人持否定态度。


“判断启发法”案例


不出所料,对于那些信息贫乏、爱看电视的投票者来说,面部特征表现出的能力对其投票的影响较大,其受影响程度约为那些信息丰富、看电视少的投票者的 3倍。


系统 1理解语言,这种理解是建立在一些基本判断基础之上的,而这些判断通常又是在洞察事实和理解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


系统 1通过原型或一组典型事例来代表不同事物分类,它能解决好平均问题,但对总量问题就束手无策了。一个类别的规模及其所包含的实例数量,在我们判断总额变量时常常被忽略掉了。


思维的发散性让我们作出直觉性判断


系统 1任何时候都可以同时进行多种估算,其中有些估算是持续不间断的常规评估。只要眼睛是睁开的,你的大脑就会对视觉范围内呈现出的立体事物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是对这些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特性等因素的全方位评价。这一评估活动的运行或对违背期望的事物进行持续监督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与这些常规评估不同,其他评估行为只有在需要时才会进行:你不会持续评估自己有多高兴或多富裕,即使热衷政治,你也不会一直不间断地评估总统的执政前景。偶尔的判断是主观自愿的,这种判断才是有意识的。


想要让系统 1完全执行系统 2的命令且不做多余的工作也很难,这一点与散弹枪很相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