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门:“先己后人”,也是一种漂亮的活法

2024-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七彩人生OCL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好人有好报”,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后面还有半句话:“老好人除外”。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善良无私与人为善,别人有什么事情和困难,他们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办成;

总是把“有事您说话”挂在嘴边,尽可能地满足他人的要求,我们亲切地称其为“老好人”。

大家对“老好人”的评价都是——挺好的。但每个人都喜欢老好人,却不愿意做老好人。

既然老好人那么“好”,为何都不愿意去做呢?

答案很明显,当老好人太累了,为他人之忧而忧,想他人所想。

他们会本着不伤害人的本质,跟随主流、互惠利他,经常选择忽略内心:

“我想......”“我认为......”“其实我.......”这些属于“我”的声音。

到最后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而这,也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01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处处以他人需求为先,忽略自己的感受,总认为他人的情感诉求才是重要的,刻意隐藏自己的想法去博得别人的开心。

这样的人往往会很累,什么事都要先考虑他人,自己的生活都为他人占了一半。

即使自己有很多不开心,也不会向他人表达,往往憋在心里,选择隐忍。

在外人眼里,他们脾气好、性格好,也乐于助人。帮忙是人之常理,根本觉察不到他们内心也会有小脾气,也会有不想帮的忙。

可老好人总是活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之中,为了维护好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好形象,即使有再多的不愿,也仿佛如鱼刺哽咽般吐不出来。

这一切好像是他们的义务,是该做的。

也许有的人会说声感谢的话语,可这个世界的道德绑架太厉害,如果哪天老好人没有帮助他们,他们便会说假惺惺,以前都是装出来的。

为了不得到这样的评价,老好人会一如既往地帮助身边人,来获得他们的那份认同感。

昨天看到一个网友的留言,他说自己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老好人”。

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读书的时候,家里条件很差,有一次学校组织一场夏令营活动,每个人要交200块钱,就这200块钱,父亲都不愿意给他交,说“家里没钱”。

他的母亲,每年只买一身衣服,穿得掉色,也不舍得买,攒钱供他读书。

而他的父亲,在外面充“好人”,要面子。

不顾老婆孩子的感受,不顾家里人的生活,宁可家里吃不上,也要把钱借给别人。

按照他父亲的说法是:“这些都是我的人脉,我帮了他们,以后他们也会帮我”。

如今他自己工作赚钱,有了一些积蓄,他的父亲,依旧没有改变这种老好人的特质。

一边被人看不起,一边又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

其实像他父亲这种自认为是“吃亏是福”的行为,不仅不会让自己得到应有的尊重;

他的讨好,卑微,反而会让对方变本加厉地向他不断地索取。

举个例子:在公司里,你特别好说话。

每个同事找你帮忙,你都不会拒绝;时间久了,大家就把你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应当,不会感激你,只会把你当成他们随时可以利用的“工具人”。

而一旦你拒绝他们一次,他们对你的态度瞬间就变了。

所以,不去做“老好人”,也是社交中我们要明白的原则。

 

02

给自己留一点空间更利于成长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但如果无底线无原则地帮助别人,累及到自己和家人,让自己常常感觉生活得很辛苦;

常常会觉得委屈、不甘,甚至会暗暗气恼自己总做“老好人”……

不妨我们换一个角度,试试这种“先己后人”的思维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承认,忽视自己去迎合他人的“老好人”形象,也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往往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

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对孤独的担忧,对拒绝的害怕,或是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

长期处于这种角色之下,不仅会导致自我认同的模糊,还可能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陷入被动和依赖的境地。

而“先己后人”的活法,也不是要我们变得自私自利,而是倡导一种健康、平衡的人际关系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我们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与他人建立联系。

1、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

做选择前,先问自己:“我想要什么?”不强迫自己去帮助他人,拒绝让自己不舒服的请求。

可以先从练习每周有一件事绝不妥协开始。

2、很难说出口,但绝对值得一试

明确了“我想要什么”还需要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

“说出口”难在我们会预设别人的反应,担心他人的情绪变化。

所以,请停止猜测别人的想法,猜测就是迎合的开始,这只会让自己陷入内耗。

3、强化正反馈,告诉自己:做得不错,下次继续

做出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后,就不要再反复回忆这件事,去分析是对是错或者暗暗后悔担心。

而是学会肯定自己,多多感受选择带来的成就感。

4、建立支持体系,筛选良性亲密关系

除了学习、工作时不得不接触的人,选择能在他面前自由表达的朋友,远离需要讨好和索取过多情绪价值的人。

5、别放弃自我成长

去做比“讨好”更重要的事:专注在一个领域设立自己的目标。

当然一开始不要将目标设立得太宏观,比如从坚持一周运动两次,

每月读一本喜欢的书开始。

“自我成长”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会让我们更加自信。

“先己后人”的活法是帮助我们建立更加稳固的自我认同感;

当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时,我们便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也能更加敏锐地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学会用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式来应对这些变化。

这种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能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加从容、淡定,避免因为情绪波动而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

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所以“先己后人”,是一种漂亮的活法。

让“我”能亲自去享受世界,常问“我想要什么?”,这不是自私,只是在练习着爱自己。

活出自主的人生

其实很多讨好者都很清楚,凡事不考虑自己的内心,总是满足别人的需求,会陷入痛苦不堪的窘境。可当他们试图去拒绝别人时,内心的愧疚和恐惧感,又将他们切换回熟悉的领域——“讨好模式”。如此周而复始,进入一个“死循环”的怪圈,无论如何努力,自己始终走不出来。

那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摆脱讨好迎合呢?首先要迈出心理这一关。一方面,要识别和调整自己内心中的不合理信念,用更成熟的方式满足自己对于爱和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停止压抑自我,接纳真实的自己。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重塑自己的内在信念;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绪状态;

然后运用色彩识人技术清理、释放情绪,感受真实体验,重新塑造自己的信念,不再认为内在的自我“不行,不配,不好”,对自己改变不了的部分也不再评判,接纳一切,找回真正的自己。

这样我们便能以“真我”示人,给予自己自尊、认同和自爱,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而又快乐的个体,这样,我们在群体中才会活得快乐而又得心应手。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