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阅读记录和书单推荐
小说童话类
1.黄蓓佳 《我要做好孩子》

本来以为我已经不爱看儿童文学了,看到这本的时候才觉得它可爱到同样适合成人。一个学习中等,有灵气且发挥不稳定的六年级女孩儿金玲,为了自己小升初的梦想,在学习之路上冲锋陷阵,闹出笑话,惹出祸事,但不改自己的天真。这样的小姑娘如果在我们班,大概也是我很喜欢的那一类了。因为是儿童文学,所以描写的妈妈和老师形象都比较单薄,很难让我一个成人去代入,更多的是站在金玲的视角,去思考我们班孩子看到的世界,所以,这对于我而言,又是一种很独特的体验。
2.张忌 《南货店》

用一家南货店,盛放下整个世界与时代。甜点。腌货。干果。海味。窗棂。灯笼。招牌。算盘。泛着光泽的旧物之下,是我们曾以为牢固的生活。这个月突然想看一本中国的小说,就在豆瓣排行榜里找到了它。事实证明只要够好看,我可以很快就看完。前半本南货店时期的内容看得我如沐春风,总觉得后面半本的人情算计、官场法则看着略有点烦躁,但是冷静下来想想,这种无奈,大概就是我既明白又不能从命的人间真实。
3.[爱尔兰]利兹·纽金特 《只有他知道一切》

这本书的流畅度是很值得肯定的。开头直接写清楚是个不明原因的家暴故事,然后通过主角本身以及各种旁观人的视角,以不同的第一人称叙述主角的成长经历。正如豆友说的,“像是一大群人聚在一起的八卦视角”。这种很方便人代入的叙述方式拼凑出了一个破碎的原生家庭和一个破碎的恶魔,我甚至不知道应该把它归类为犯罪小说还是人性小说。
4.[日] 伊坂幸太郎 《一个人办不到》
一本短篇小说集,我重复看了两遍才发现真的不太喜欢这本书。最喜欢《一个人办不到》,一群会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的驯鹿,一个把礼物专门送给没有礼物收的孩子的圣诞公司团队,一曲关于不被爱的孩子的圣诞颂歌。一个人办不到也没关系,路痴的驯鹿可以其它鹿一起合作,总是犯错的员工在其他同事包容下,总能创造星星下的奇迹。《离家出走的滨田青年》也有点意思,一个神神叨叨的咨询师,为了“竭诚相助”的信仰,可以犯罪,也可以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最不喜欢的大概是《飞驰逃亡路》和《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也就是害得我要把整本书要读第二遍的两个故事。
5.[美]爱德华•凯特西斯 《童话镇·唤醒》
早几年就一直想看又找不到资源的书,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渴求了几年,我早就中途弃书了。一个弃女,在号称是自己遗弃的儿子找上门来的时候,毅然和他一起返回童话镇,换职业换生活,只为了陪儿子一起生活。这么突然又深沉的爱,却又不能让她相信儿子的异想天开,所谓我可以用生命去爱你但是坚决不相信你说的话,这是何等奇妙的感情。能把这么好玩的玄幻小说写成这样,作者和译者大概都功不可没。
6.[美]布莱斯·摩尔 《偷记忆的男孩》

一个男孩想要挽回自己行将破碎的家庭,在阴差阳错下认识了一对窃取记忆的人,在冲突中被传授记忆秘诀,在帮父母胞姐找回失落记忆的冒险中,明白人生道理。情节很好看,适合高段儿童阅读,对于成人来说太浅了些。
7.[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柳林风声》
因为准备去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所以补看了这本童话。看完以后居然不知道应该怎么评论它,我全程无法被吸引,不过孩子们似乎有的还挺喜欢这本的,大概就只能归类于读书的口味了。
8.[英]理查德·罗珀 《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
看完以后才发现这本书的名字实际上是《how not to die alone》。一个现实生活中一团糟的社恐中年男,在面对同事的八卦时,选择臆想出自己本应该有的幸福家庭,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谎言中将这个幻想越滚越大,直到家庭聚餐这种可笑的团建工作将谎言置于破灭之境。担心自己孤独死去的这个笨拙的男人,终于在参加完无数场孤独死去的陌生人的葬礼之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温暖和骄傲瞬间。
9.刘晓辉 《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
有点像法医秦明系列的早期作品。故事说完整了,可读性有,曲折性谈不上,所以虽然每个真实改编的案件细想了都毛骨悚然,但读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触。把故事说好大概是很难的事。
10.阿耐 《不得往生》
浸染一身江湖气,八面玲珑的许半夏,在资本积累和扩张的过程中,和一众男老板斗智斗勇,周旋于国企民企甚至黑社会之间,顺带着完成几次浅浅的桃色往事,看起来剧情很流畅,没什么bug,适合打发时间。不过,相对于《都挺好》和《欢乐颂》,这个月看过的阿耐的这两本书都不是很得我心,大概是主角都不是我喜欢的人物吧。
11.[美]凯伦·乔伊·富勒 《我们都发狂了》
这本书的开头写得太好,“三件事只说一件事”、“一件事从中间说起”的颠倒叙述,“在食堂见证一场毁灭性的争吵,突然也参与袭警”的狗血和癫狂,让我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在读到后面发现其实记录的是心理学家对黑猩猩和人类幼崽的成长实验,以及后面导致的一系列混乱的成长历程时,我就不是很想看了。不是很适合我,也太残忍。
社科人文类
12.左丘萌、末春《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

在同类书籍中,这本应该算是干货最多又最不枯燥的了,结合历史上一些奇女子,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进行推测,来演绎隋唐至五代女子的服饰钗环和妆容,画风美,文字平实。可惜对于我来说,这样看着有些浮光掠影了,以后去博物馆看展的时候,再拿出来有针对性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