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赏书里书外岛读四书五经

学诗(1): 关于《蒹葭》的对话

2016-04-28  本文已影响66人  东学西读岛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比较容易懂”------错!

诗经和易经,都是古文中的古文,古文中的战斗机。学习起来很麻烦。

易经的难度,在于义理和运用上。但从语言上,易经和诗经是一样的。

读这两个经,恰恰要小心避免一个陷阱,就是以为易经和诗经是用"中文"写成的。

“2000年前的书,我们还可以读原文”---------错!

其他国家2000年前文字写的书,只有考古学家才会读2000年的文字。

虽然,承载诗经的文字符号,它的后续版本今天还在使用,它的使用方式比如字义、词法、句法,都同今天大相廷径.好比,诗经和易经是用拉丁文写成,那么读经不能用法语和英语的词义去解。最好的态度,是把诗经当作一部古代外国异族异文化的经典来读。这样才能自觉地割裂,屏蔽春秋以后中国文化的反向干扰.

我的办法是不要看任何评论,介绍,解释,翻译,先自己读几遍。将同样用这些字的章句放在一起读,揣摩。然后去查«尔雅»,«说文»这样的训诂,再验证。最后找后代人的解释来开阔思路。

友问: 晞、涘、沚准确地做什么讲?

晞有晒的意思。

沚,洲,坻不同,方,湄,汜不同。世界差别性很重要,细节决定结果。«尔雅»讲: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

所以,从排比的角度,在水一方的一方是指水中一块大的地方。而不是水的对岸。方在殷商都指一个地方。如鬼方,朔方。同样的类似场景有,"关关XX,在河之洲。"指鸟在水中之洲

故事发生在一个湖泊沼泽地带,水草丰茂,地理水文错综复杂(不同于后世中国北方的一条河).所以作者顺水逆水左顾右盼,都找不到接近姑娘的路径(溯流和溯游方向相反,同见尔雅).

宛在,是说好像,不确定,作者很着急。所以来来回回都没有头绪,到处只见髙高密密的兼葭,兼葭是主画面,如同«红高粱»[偷笑],故名兼葭.全诗的情绪是可见而难得焦急,有别于在河对岸干脆就没可能的绝望[偷笑]

友问: 我觉得,这是秦(陕西)的一条小河。不是指黄河。这是秦风里面的诗歌。陕西有很多小河,比较恰当些吧?

这个就是反向干扰,如果静心读诗经,就会发现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绝然不同于今天(宋元以后)。进一步就会发现农,业文明对环境的破坏。(所以不要把中国农业文明神圣化。)如果有了这个解读,再看«狼图腾»,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凤翔)。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群友:岂止不是中原,简直就是乡下[呲牙]

群友:楚国那个时候也是南蛮

群友:我就知道你会说秦不是中原[偷笑]

群友:古中原包括秦?有点怀疑

群友:大卫好吧,我刚才开快车了,有些地方跳跃了,不严谨,认错。

群友:这个问题牵涉政治,以后细说。[握手]

群友:秦,属于野蛮人。那个时候。

群友:大卫不能这么说,这些人羡慕嫉妒恨罢了。

其实包括戎狄都不是野蛮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