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你的“脂肪肝”
近期体检,好多人又是忧心忡忡,年纪轻轻但凡大肚便便者,皆有“脂肪肝”三字相伴。“减肥、运动、按时作息……”的豪言壮语又被提到嘴边,不知是否真的觉醒,并有行动。
目前来看,呈低龄化趋势,并且发病率是逐年提高……朋友,有你吗?
医院专家们可能也对你说过,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一样,脂肪肝也是一种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可能也会提出警告:脂肪肝不是亚健康,而是慢性病,日久也会累及多脏器。所以,若不重视,健康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才会让好多人手捧检验报告,忐忑不安,瞬间的压力如山。
据研究表明,我国85%~90%的脂肪肝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那就说明不只是酒鬼会得脂肪肝、肝硬化。而且,大多数酒精性脂肪肝同时也与肥胖等代谢功能障碍相关,即所谓混合性脂肪肝。无论怎样分类分型,酒精性脂肪肝,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都是属于慢性病,尽管短期治疗可能有效,但也会因为生活饮食习惯等很容易导致复发。因此,脂肪肝的干预治疗的确是一个长期过程。
所以,关于脂肪肝的治疗,大部分专家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因为迄今脂肪肝尚无防治的特效药物,又因多合并众多肝外疾病,因此脂肪肝的治疗更需要多学科紧密合作。所以,综合防治,改变生活方式与各种慢病的药物治疗,同等重要。首先要解决热量过剩和酒精滥用问题,否则单纯针对肝脏炎症损伤纤维化等某一发病机制的药物,也是难以治愈脂肪肝及其伴随疾病。
古代医学也早有类似脂肪肝症状表现的记载。最早在《难经》中有“肝之积,名曰肥气”的记载。
《脉经》中有“诊得肝积,脉弦而细, 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足胫寒,胁痛引小腹”的相关记载。肝积为胁下肿块,可伴有两胁及心下胃脘处疼痛,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区或两胁不适、隐痛、憋胀等症状相似,所以中医学将脂肪肝多归属于“胁痛”、“肝积”、“积聚”、“痰浊”等范畴。
中医讲究整体观,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与外感寒邪、过食肥甘、劳逸失常,情志失调,肝肾亏虚等有关,痰湿蕴结,气滞血瘀,久而瘀阻肝络而发本病。病理因素多为湿热、气滞、血瘀。其病位在肝,与脾胃肾关系密切相关。脾虚是脂肪肝发病的基础,脾失健运,膏脂不化,肾阳不足,精微失于输布,肝失疏泄,一身气机不利,气血不畅,水谷不能归于正化,精微不布,化为脂膏,痰浊沉积于肝而发为脂肪肝。
中医治疗讲究标本兼治,对于脂肪肝的治则,首先健脾生发胃气,疏肝理气、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调理气机虚弱诸症,后再护肝保肝治疗。而且中医中药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体质辨证,可泻、可补、可补泻同用……不过,治疗调理过程需要周期疗程,也需要心平气和、稍安勿躁。
总之,管住嘴、迈开腿,合理作息、平衡饮食,照顾好心情……一切都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