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 令人内心收敛
一直很羡慕手巧的人,手作的每件产品,都可媲美艺术品。我有个朋友,特别擅长制作原木产品。家里的每件家具、摆饰几乎都是手作产品。每次看到朋友圈里他的作品,都让我心向往之。不过,人家毕竟是科班出身,职业设计师,所以如何羡慕,也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也一直心存疑惑,像我这样一个手拙的人,为什么也会偏爱手作之物?而每次面对着自己的产品,都会有一种画虎类犬的感觉,但这却似乎并没有消缺我对手作喜爱的程度,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屡屡有丑丑的手作产品问世。
最初的手作记忆犹新,是一个个用挂历纸制作的门帘。那还是八十年代,中国家庭最流行的墙上挂件,是一本本彩色挂历。新年伊始,家家都要挂不止一本色彩艳丽的挂历,从动物到人物、从风景到静物,各种图片都有。每年换下来的旧挂历,很多人都舍不得扔掉,偶尔用做包装纸、用作橱柜桌子上的垫纸。年复一年,每家的旧挂历就越积越多。不知从啥时起,就开始流行用这些旧挂历制作门帘了。而自己,很快也加入了制作人当中。
我记得制作这种门帘时,要先将旧挂历裁成细长的等腰三角形,然后紧紧地卷在拉直的回形针上,做成纺锤形的配件,再将回形针两头用尖嘴钳弯成S型,弯好后一个配件就完成了。每一个配件颜色都不同,做好后,再一个一个地将回形针头尾相连串成一条线状,最后用木条将其均匀地固定好,一个漂亮的门帘就做好了。做好的门帘,再用清油刷一遍,不但色泽艳丽了许多,回形针也不会上锈。挂在门上的挂历门帘,花花绿绿的,装饰性和实用性都是蛮强的。
从开始做第一个挂历门帘起,我就感受到“手作”所带来的幸福感竟会是如此强烈。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不仅有器物的温暖,还有多元的审美。总之,那时,我就觉得,幸福感,是来自于一种专注,一种安静。
后来,生了女儿后,我又喜欢上了布贴娃娃。我收集来婆家、娘家好看的碎布料、纽扣、毛线等。先用各种布料剪出娃娃的头,然后画出五官,再用黑色毛线剪段做娃娃的头发,或用黑色毛线编两条长长的发辫,有时也会给娃娃做一顶好看的帽子配上。然后再用布料剪出上衣、裙子或裤子,最后用胶水黏在自己做的底板上。做完后,在底板上打一个孔,用缎带穿过,挂在墙上,远看,竟是一幅幅不错的作品。当然,仅限于远看。
我知道,不管是挂历门帘,还是布贴娃娃,自己的手作是经不住近距离观看的。但这全然不会影响我对手作的热爱。因为在制作一件手作的过程中,那种全身心的投入,已然让我有了满足感。而技艺的任何一点点提升,都让我对自己的满意无以复加。
再后来,有一段时间强烈喜欢上十字绣。虽说最后成为成品的每幅作品,都不是那么赏心悦目,但喜欢的程度却到了如痴如醉。
现代的人类,被高楼汽车包围着,看似是一个文明的生存环境,其实却忽略了人性的很多东西。而手作,却让人向内收敛,让人放松、安定、变得更亲切可爱一些。这或许,也是长久以来,面对着自己不算完美的手作之品,始终无法断舍离的原因。
疫情期间,我宅在家里,又开始了手作。网购来的袜子娃娃材料包,根据说明书,将袜子分别剪出娃娃的头、帽子、四肢和衣服等,分别塞进去空气棉,然后用针线一一连接起来。当一个有些背离原创模样的袜子娃娃出现在眼前时,我依然是没有丝毫的嫌弃。当我用家里没有穿过的袜子,搭配上剩下的材料,又做出了一个同样不漂亮的袜子娃娃时,满足感或者说成就感再次溢满内心。
后来又从网上买来了各种材料,买了几本手做的书,自己根据图案、说明,一步一步剪裁、缝制,当一个一个呆萌的玩偶出现在眼前时,心里的那种成就感、满足感令人难以形容。这些娃娃,让我再次体会到,手作的意义,就是过程的本身~在你专注的每一个动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