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阿伽门农的献祭”引发的血案
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关于“阿伽门农的献祭”有这样一条记录: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在集结舰队攻打特洛伊时,在海上遭遇了猎神阿尔忒弥斯制造的风暴。为了尽快平息风暴,阿伽门农占卜后不得不秉承诸神的旨意,忍痛杀死自己美貌动人的女儿伊菲革涅亚作为献祭,以此平息了风暴(最终勇于牺牲自己的伊菲革涅亚并没有死,而是成为了猎神的祭司)。
然而在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的长篇小说《名门》中,却为这个古老传说增添了另一个版本的演绎。古希腊戏剧《俄瑞斯忒斯三部曲》中那个遭诸神唾弃的恶妇克吕泰涅斯特拉与情人埃癸斯托斯死在其子俄瑞斯忒斯剑下的结局虽没有改变,但却在其杀害丈夫阿伽门农的动机上做了不小的改动。
传说中的迈锡尼王后克吕泰涅斯特拉是一个野心勃勃、为了夺权而不择手段的女人。《名门》却将其改编成了一个受到丈夫欺骗而间接把长女推向绞刑架的可怜母亲,为她的原罪很大程度上翻了案。为女儿复仇的火焰在克吕泰涅斯特拉胸口熊熊燃烧,但她需要得到丈夫堂弟——埃癸斯托斯的帮助。一切布局都很完美,终于,在对特洛伊战争大胜归来时,克吕泰涅斯特拉向丈夫和被俘获的特洛伊公主、高傲的卡珊德拉举起了屠刀……
《名门》一书共分六个章节,其中两个章节名为“克吕泰涅斯特拉”,三个章节名为“俄瑞斯忒斯”,一个章节名为“厄勒克特拉”,TA们分别是阿伽门农的妻子、儿子和次女。只有在“克吕泰涅斯特拉”的那两章,托宾才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余皆是第三人称。
小说中的克吕泰涅斯特拉、阿伽门农、伊菲革涅亚、厄勒克特拉、俄瑞斯忒斯与埃癸斯托斯都是取自埃斯库罗斯戏剧原作《俄瑞斯忒斯三部曲》中的人物,但其他人物,诸如贵族青年利安德、利安德的妹妹伊安忒、祖父忒俄多托斯、俄瑞斯忒斯逃难时的好友米特罗斯等,则都是托宾虚构的人物形象。
在托宾笔下,不止毒妇克吕泰涅斯特拉的杀夫动机被洗白,就连唯一的儿子,传说中英勇无畏的少年勇士俄瑞斯忒斯,在托宾笔下也被描述成了一个被夺权后的埃癸斯托斯背着克吕泰涅斯特拉将其流放外地的优柔寡断、大权旁落的少年形象。后来在其好友、贵族青年利安德的保护下,历经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回到王宫,见到了被埃癸斯托斯一度秘密关押的二姐厄勒克特拉。正是她告诉弟弟,母亲就是杀害父亲的始作俑者,她以诸神的名义撺掇弟弟为父复仇。于是,俄瑞斯忒斯在利安德的帮助下,向母亲克吕泰涅斯特拉和堂叔埃癸斯托斯举起了复仇的屠刀……
在这整个由“阿伽门农的献祭”而引发的系列血案中,托宾称之为“此书将暴力戏剧化为一个螺旋,寄宿于灵魂隐秘之处”。这也是本书创作灵感的来源:1976年1月,临时派共和军为了对保皇派杀害六名天主教进行报复,对新教徒平民进行开枪扫射。听了幸存者的讲述之后,一个孤零零的身影活在一堆尸体中的画面在托宾的脑海中萦绕了三十年,此后终于成为其长篇小说《名门》尾声中的一幕。
这个事件虽只是北爱尔兰动乱中的一幕,但在这些动乱中,每一个暴行都似乎是在为了报复之前的一桩暴行。《名门》戏剧化地将该暴力描写为螺旋一般的延续,然而,更多暴力还在不断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