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背古诗三岁写字?家长只看到孩子表面的厉害,超前教育要不得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态:
今天听说谁家的孩子会背唐诗两百首,明天听说别家的孩子会写一手好字,再看看自己的孩子,真想哪来还哪去。
但超前教育真的好吗?为什么家长都那么喜欢给孩子超前教育?
在上四年级的小米妈妈到现在后悔不已,她给孩子的“超前教育”,让孩子受了不少罪的同时,还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渐渐下滑。
小米的妈妈为了让小米从小学到更多知识,从孩子两岁便教孩子背古诗词,三字教孩子写字。
孩子上一年级就已经看完二年级的书。
孩子的前期的成绩是特别优秀,一年级在全级排名第一。
二年级全班第二,三年级全班前十都进不了。
现在四年级,孩子的成绩只在中游。
一年级那么厉害,为什么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低?
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01
“超前教育“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什么?
兴趣能够让孩子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了孩子找到了学习方法并且获得成就感。
比如,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有学习的兴趣的孩子就会特别认真的听课,因为孩子想要了解,想要探索,想要学习。
而”超前教育“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孩子的学习超前了,对于课程都已经掌握并且理解了,再去听老师讲,又有什么什么意思呢?
孩子自然不会集中精力再去听多一次,甚至,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厌学、小米是三岁开始写字,一般孩子都是上了小学一年级才真正接触写字,而老师也会教孩子正确的坐姿、握笔的正确方式、写字的注意事项。
太小开始拿笔,一个是孩子的手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另一个是孩子的握笔方式有可能是错的,等到一年级再来纠正就难。
所以,”超前教育“会降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02
家长的”攀比“心理在作祟,不懂得孩子的黄金学习期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超前教育”,这其中,离不开家长。
现实生活中,家长的“攀比”心理不算少数,看见别人家的娃会什么,自己的娃也要会。
导致孩子早早的没有了童年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真正实力,真正喜欢。也不管孩子是否学会,能不能消化那些课程,总之,先把孩子送去学就对了,学多总比学少好。
很早之前,就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超前学习除了浪费孩子的时间外,对于没有任何好处”。这个实验就是“双生子爬楼梯”。
教育心理学家格赛尔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通过记录双胞胎学习爬楼梯的结果。
一对双胞胎,哥哥在第48周大的时候便开始学习爬楼梯,格赛尔每天对哥哥进行了15分钟的训练,孩子经过了六周的时间,终于在54周的时候开始会爬楼梯。
而弟弟则比哥哥慢了4周的时间学习爬楼梯,52周的弟弟已经会很稳健的走路了,腿部的肌肉发育的刚好,走的比哥哥还稳。
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在同样强度的训练下,弟弟只用了2周的时间就学会了爬楼梯。
这对双胞胎,哥哥通过不停的摔倒、爬起、哭闹后,用了6周的时间学会爬楼梯。
而弟弟只用了2周。
一个是从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一个是从52周开始学习爬楼梯。
学会爬楼梯时双胎胎都是54周。
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格赛尔找了上百对双胞胎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发现,果然是52周的年纪是最适合学习爬楼梯的年纪。
每个孩子,都有孩子学习的黄金教育周期,家长切记不可让孩子先学会走再学会爬。
对于这样的结果,格赛尔认为:成熟决定个体的发展,且是孩子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孩子身体不够成熟时,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和变化。
如果孩子身体条件不具备时,学再多也没用,就像三岁逼孩子写字,这种“超前”的教育对于孩子没用任何好处,只会白白浪费孩子的时间。
“超前教育”要不得!家长要教会孩子这几点,孩子受益终生!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读书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会受益终生。
孩子爱上读书,除了能够在书上学到更多知识之外,还能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为将来上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阅读从小培养,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阅读30分钟,别小看这小小的30分钟,坚持一周就是210分钟。
阅读除了开阔孩子眼界之外,对于孩子的将来的写作能力也会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培养孩子社会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的国家之一就是德国。8200万的德国人获得了近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剩下一半,便分散在全球60亿的人口中。
德国这些伟大的成就,离不开德国出色的幼儿园。
德国的幼儿园从小带他们去观察警察局,学习走失要如何报警。
参观消防员,学习有关消防知识。
参观邮递局,参观快递是如何分发。
参观市政府,看公务员如何为人民服务。
他们从小还学习如何去超市买东西,如何坐公交车,三年的时间,孩子学会了社会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一个6岁的孩子完全能够独立。
而在中国,有些孩子上了初中都还要依靠父母每天做好早餐加孩子起床。很多孩子不会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家长从小要培养孩子这些技能,当孩子长大后,才有能力适应社会。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对学习的渴望,一个人只有先有感兴趣了,才会去学。
要学和想学是两码事。
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真正想要学习的欲望,如果父母过度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那只会让孩子厌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3岁只是直觉的思维,孩子只会想要不要或者要。
而形象思维是5岁才会有,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慢慢注重自己的形象,会开始穿衣打扮了。
7岁的孩子刚刚出现“逻辑思维”。
上了小学的记忆力则是最好的时候。
如果家长一直想要让三岁充满想象力的孩子去背古诗词,那么此时孩子的脑袋里面只有满满的古诗词,孩子没有空间想象。
如果过早的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违背规律的学习,除了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后,孩子只会沦为学习的“工具”。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引导,是探索,是好玩,是以孩子快乐为出发点。
孩子在6岁前的任务是“快乐健康成长”!
最后,用一首诗送给家长: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慢一点,你会发现,最好的,就在你的眼前。
我是六六妈,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