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48人  赛德传播
行百里者半九十

执着

在词语“执着”中,“执”字取本义,是“拿住、把握”的意思;“着”字取引伸义,是“着重”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稳稳地拿住(某物)”的意思。据词典解释,执着这个词有几个意思,原为佛教用语,开始是指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信念极强的渴望,无法释怀,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不能超脱。《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著,欺诳世间作法形象,所说实是非法。”又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并固执事物的妄情和妄想,如《大般若经》卷七一:“能如实一切法相而不执著故,复名摩诃萨。”《菩提心论》:“凡夫执着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后来指固执或拘泥,《水浒传》第二二回:“我只怕雷横执着,不会周全人,倘或见了兄长,没个做圆活处。”今多指坚持不懈,坚定不移,以褒义词为主,如茅盾《关于》:“对于人生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这也是对的。”

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的方向目标,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需要要执着的,而执着则需要坚强的毅力、勇敢的决心和奋斗的精神。在探索和追求科学真理上需要执着的精神与力量,在追求人类自由和大众幸福上需要执着,需要矢志不移的仁人志士。俗话说,贵在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讲的就是坚持执着的作用。

通常在大是大非大仁大义的大事上要讲执着,甚至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但在中事上讲变通,在小事上讲灵活。过于执着,走极端,钻牛角尖,顽固不化,常是浪费时间,死路一条。因此儒家讲时中,该执着时执着,不该执着时要变通。而佛家讲超脱生老病死,就不能有一点执着,否则悟不了空性,解脱不了痛苦。人终究是有放下一切的那一天,所以凡事要看开看淡,懂得放下懂得舍弃的道理,如放下了包袱,就得到了轻松,有舍有得。

对于过于执着的固执,孔子是反对的,如主张“学则不固”。《论语》中说孔子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讲了孔子没有固执这一毛病,当然这是因为孔子践行的是中庸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