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这张汤圆好在哪儿?
今天元宵节,有小伙伴发来这样一张图,先生觉得这张图很棒,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从主题、光线、设计三点做个分析。
主 题
主题自然是元宵节无疑。能体现元宵节的元素是右上角三个大字【元宵节】,以及画面的主体,一碗汤圆,这是元宵节的象征。
元宵节,是中国特色节日。画面里有很多中国元素——几乎所有的元素都是中国特色。
01 汉字
画面中的文字大都是汉字,连唯一的一个英文单词也是【中国】的意思,中国特色。
02 印章
【佳节】二字放在了印章上,大红色的落款,中国特色。
03 古诗
一首古诗吟诵出来,中国的文化就在这字里行间展现。
04 汤圆
画面的主体是一大碗汤圆,在中国文化里,汤圆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05 朱红色筷子
中国人用筷子轻而易举,外国人却怎么也学不会。朱红色的筷子,成双成对,喜庆。
06 青花瓷
装盛汤圆的碗,外表是青花瓷,不由得就哼出“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的词。
07 灯笼
如果不仔细观察,可能不容易发现画面中灯笼的存在。在背景里,灯笼被虚化,一点也不抢主体的风头。如果背景里没有灯笼,也不影响效果;但是有了这个灯笼,就特别加分。
所有的元素,都为主题服务,这是一张充满了中国特色的照片。可以看得出,摄影师很用心,尤其是在灯笼的处理上。
王家卫拍《一代宗师》时,也是对背景里虚化的那些道具都很讲究,要求很严格,不能因为虚化了看不清楚就可以以次充好。正如他所说:你的每一分用心,观众都会感受得到。
光 线
平常的照片我不怎么观察光线,那这张照片我是怎么注意到光线的?
第一眼看照片,觉得“这汤圆好白啊”。于是就想找到汤圆这么白的原因,除了面白之外,原因一定是在光线上。
为了方便讲解,我在图中标记了三个区域。
由1区域可以得出,左前方的光线比较亮,面积比较大,光线柔和,可能是门口或窗户。
2区域,整体处于阴影中,说明这是背光面。但是有两个反光的光斑,说明右边补的有光,这个光源比较强,面积比较小,所以光线不是很柔和。
那右边这个光源的作用是什么呢?
从3中可以找到答案:汤圆的左边有阴影,说明光线就是从右边照来的(并且高于碗的高度),目的是为了照亮汤圆,而且高度比较高,汤圆看起来才是晶莹剔透。
由此可以得到,2和3是同一个光源。2的效果不是目的,而是由3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设计
这张照片加了很多文字,这超越了摄影的范畴,属于对照片的设计。这张图的设计值得我们学习。
01
从构图来看,所有的文字都加在右上角。如果把画面分为四个部分的话,下面是对称的,左上角是筷子夹着的汤圆,那么右上角就相对空了一些,画面左边比较重,不够平衡。
把文字加在右上角,刚好可以填补空白,并且使画面平衡。
02
【元宵节】三个字,没有均匀分布,而是呈1:2分开分布,这样会更有美感;如果均匀分布就会缺少节奏感和美感。
所以,以后如果有类似情况,可以按照1:2的比例来做。
而且,前两个字之间的间隔不是空白,而是加了字母,使设计更丰富。
03
【佳节】二字如果直接加上去容易显得单调,也未必协调,但是加了个朱红色的印章作底,不仅有助于文字的表现,也跟左上角筷子的朱红色相呼应。
04
在【元宵节】三个字的左边有一首古诗,竖排分布,大多数人都会有这个意识。这个地方妙在古诗和【元宵节】三个字之间的竖线。
不要小看这个竖线,有了它,画面一下子变得规整的多,节奏感更强。正是有了这条线,才把所有的文字分为左右两部分,否则右边的【佳节】和左边的古诗离得近,字体大小差不多,就会显得比较乱。
从这一张图片中,可以学习到不少知识。
当然,这张图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古诗的字体可以更古典的衬线字体,中国风则会更强烈。
把这张图剖析得比较详细,希望你能从这实战中有些收获,提高自己的水平。
【拍美不拍丑,求新不求同】——我是朱子先生。
2018,我将会继续分享摄影技巧,想学习更多摄影知识,想看更多美图,就来关注我吧。欢迎向我提问摄影类问题。
跟先生学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