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不同
忽然想起来很多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小片段,那时候牛群还在说相声。有一次电视采访,主持人问到牛群的儿子。牛群满脸幸福的讲了儿子的一个故事。据牛群说,他儿子是那种飞檐走壁、上房揭瓦的类型。有一次他儿子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牛群亲自上门道歉赔偿,并且承诺回家一定好好教育孩子。但是回家以后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颇以儿子为荣。按牛群自己的说法,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不允许他释放,他就会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释放。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只有在感觉到非常安全的时候才会释放天性。对孩子来说,安全感的主要来源是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无处不在的爱。
在《星际穿越》里也有个片段,在航天器里的父亲对同事说,永远不要告诉孩子爸爸要去拯救世界。父母的世界只能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孩子。
为人父母的,多少都学过一些养育孩子的课程,看专家们讲的声情并茂,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行为模式、年龄阶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家长们顿时感觉如获至宝,并且倍感汗颜。自古以来自己的孩子自己养,如今却要别人来手把手的教,这着实让人不好意思。
说句实在话,学了不少理论,真正能用上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不适用,运气好碰到适用的,又不能坚持。教育孩子是一项极端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实在很难相信能有一个最佳方案和标准公式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毕竟孩子是自己的,知子莫若父,如果真有一个最佳方案,只有父母有可能知道,专家是绝对不可能知道的。我可不是反对学习,学习的目的是“知道”,而不是模仿。
我们在养小乌龟、仓鼠、兰花的时候,遇到问题经常问一下百度,然后按照百度的建议一步步的操作,基本就能解决问题。但是教育孩子却不能照此办理。因为教育孩子的核心和基础是爱。
有人说,我也非常爱我家的小乌龟、仓鼠、兰花,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我特别伤心着急。但是这种爱和对孩子的爱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爱乌龟、仓鼠、兰花是为了取悦自己,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而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忘我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干预让乌龟、仓鼠、兰花长成我们喜欢的样子,但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
牛群的小故事里对待孩子的方式,我们不知道是对还是错,实际上也不能用对和错来判断这事儿。但是至少牛群没有被普遍认知绑架,他对自己的孩子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而那些套用公式、即学即用的教育方式无非是把孩子当成了乌龟、仓鼠、兰花来养。
《星际穿越》之所以经典,也不只是因为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贯穿全篇的父亲对子女的那种独一无二的爱,他确实拯救了世界,只是他拯救世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