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里有个锤子的时候
“手里有个锤子,看啥都是钉子!”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很被触动的,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人的固化思维是多么的严重。
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让我对这句话,这种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B总的故事
就在前两天,我们的一个客户的老板,暂时称他为B总,他的公司2012年创立,借助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抓住了这个大势,成为了苹果公司的供应商。
这其中除了机遇之外,还有就是老板非常的勤奋,每天只睡3个小时,曾经为了解决一个产品问题,在车间睡了半个月。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于是老板想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作为客户的供应商,进入企业帮助企业建立信息化系统。
但是,在项目调研及实施过程中,老板由于是技术出身,同时自己又是做的自动化设备,就对信息化系统加入了许多个人的想法,比如系统更加智能,效率更高,定制化更强,等等。
但是,根据我们在行业内的经验,觉得B总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一个系统如果定制化特别多,效率会高,但是同时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灵活性欠缺。就好像三国赤壁之战,曹操将所有的大船用铁链连接起来,被一把火烧了一样。
于是,我们在跟B总沟通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提醒对方,但是由于他的个人性格等原因,根本就听不进去别人的观点。甚至在前两天的谈判过程中,B总提出一个特别无理的要求之后,我们的老板据理力争,谈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最终不得不撤出这个项目。
其实,我们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几年时间,已经见过太多的客户在信息化建议方面欲速则不达的现状,但是由于B总在前几年的企业经营中快速成长,他根本就听不进去我们的建议,觉得我们太过于刻板,他希望能够更加快速的达成自己的目标。
刘润的故事
前天,刘润老师在公众号文章里的文章《为28万学员写了100万字,我从5分钟商学院学到的3件事》,也说到了一件关于固化思维的事情。
在他的这篇文章里的第1件事是:只有对普通人讲得清楚才证明你想得明白。在故事的开头,润总说:我以为自己挺会讲课的。因为在2016年做《刘润-5分钟商学院》之前,润总已经是很有影响力的咨询顾问了,而且每年要给企业家、创业者、CEO讲100天的课,无数人听完他的分享,会冲过对他说:润总,这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好的课。
但是当他说到要在得到给28万学员讲课时,却全然不是他想像的那样,润总说,他的第一篇5分钟文章,直接被罗胖劈头盖脸的批评并要求改正,最终改了50个版本才最终定稿。
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思维定势,原来他的学生都是企业高管,在微软的时候,他的下属过都是年薪百万。他们非常优秀,因此他们和润总的知识结构也非常相似,因此,沟通非常容易。因为彼此有一大片的共识区域,在共识区域里,你的蜻蜓止咳水,可能就是我的醍醐灌顶。
但是在5商的28万学员里,大家的知识结构,实在是差太远。要把28万各行各业、各种层次的学员放在一起,再用以前的授课方式,是肯定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润总很快人就意识到这是他自己的问题,于是按照罗胖的要求,重新开始做自己的课程。到了最后,一直做了两年,共识600多期的课程。
我的感悟
经过以上两个例子的对比,可以发现越是优秀的人,越能够及时跳出自己的思维偏见,正确的面对自己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他能够快速成长的原因。
而我们做为一个普通人,反而更容易固执的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最后真的会落入“手里拿个锤子,看啥都是钉子!”的思维误区,以至于陷入人生的沼泽地却不自知。
发现了这个认知误区,应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不断的推翻自己的固执,听得进去别人的观点,同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