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世间悲惨无数中间自有火苗长存
我明白读书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我还是坚定的为任何一个推荐书单里没有《悲惨世界》而惋惜。
悲惨世界电影版一
“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贫困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无知而凋败——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有些地区,社会窒息的现象依然存在,换句话说,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只要地球上还存在着愚昧和贫困,像本书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是无益的。”--《悲惨世界》
谈到名著,甚至都能当一个书目类型,现在的人更多想到的可能是小学生必读书籍吧,移动网络的急速发展,使得知识的索取已很方便,每个人学习的碎片化、快餐化、目的化越来越严重。看完100万字的煌煌巨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这种名著已经有很多影视改编,故事都是那个故事,为什么不去看那些影视作品就可以了呢?
但,我太喜欢《悲惨世界》,希望用绵薄之力尽可能向每个人推荐这部作品。
读完这本书,它一定能在你人生时光里留下绚丽的光晕。
二
电影版截图“请仔细观察一下人生。它天生这样,让人感到到处有惩罚。你是一个所谓幸福的人吗?唉!你每天愁眉苦脸。天天都有大烦恼,或小忧愁。昨天,你为一个亲人的健康担忧,今天又为你自己的身体犯愁;明天怕没有钱,后天怕遭人诽谤,大后天又怕一个朋友遭不幸;还要操心天气如何,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东西丢了,寻欢作乐,又怕受到良心和脊梁骨的谴责;下一次,又要操心公务的进展情况。还不算内心的种种痛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一片乌云驱散了,另一片乌云又出现。一百天,只有一天充满欢乐和阳光。你还算是享有幸福的少数人!至于其他人,黑夜始终笼罩着他们。审慎的人很少使用“幸福的人”和“不幸的人”这两个词语。这个世界显然是另一个世界的前厅,这里没有幸福的人。人类的真正区分,是“光明的人”和“黑暗的人”。减少黑暗人的数量,增加光明人的数量,此乃我们的目的。因此,我们大声疾呼:大办教育!普及科学!读书识字,就是点亮明灯;每拼读一个音节,便会闪烁一颗火星。不过,光明不一定意味着欢乐。人在光明中也会痛苦;过分光明,会把人烧伤。火焰是翅膀的大敌。翅膀着了火,仍不停地飞翔,那是神创造的奇迹。当你认识了,爱上了,还会有痛苦。光明是在泪水中诞生的。享受光明的人会哭泣,哪怕是为黑暗中的人哭泣。”--《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十八世纪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于1861年发布的一部震撼人心的辉煌巨著,堪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法国1789~1871年又称为革命世纪,短短82年,法国就进行了5次革命,路易十六被砍头、拿破仑上台、波旁王朝复辟,君主制、帝制、共和制轮番登场占据舞台,舞台上各种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时代的巨轮从未停下脚步,各种思想在碰撞和升华,不断变更的政体制度,使得这个时代有权有势有钱,下个时代可能就被沦为穷人,而穷人因为物资的短缺却可能越来越艰难。
作者创作本书的时代以及本书的背景时代就在这个革命世纪里,不得不岔开提一句,《战争与和平》、《红与黑》、《基督山伯爵》等名著都是以那个时代作为背景的,了解革命世纪以及同时代的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可以说是开启阅读名著大门的钥匙之一。
《悲惨世界》以充满苦难的革命世纪为背景,通过冉阿让一生的故事,引出并串联起数量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法国的众生百态及战争、理想、宗教、人文、地理等等。书中主要人物如同溺水者般在这个时代沉浮,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拼搏,意志散发的光芒如同点点繁星照亮黑暗的天空,而其中最亮的那颗星就是主角冉阿让。
三
电影版截图“壁炉上有两个烛台,我把它们留给珂赛特。它们是银的,但在我看来,是金的,钻石的。它们把插上的蜡烛变成圣烛。我不知道送我烛台的人在天之灵对我是不是满意。我已尽力而为了。”--《悲惨世界》冉阿让遗言
冉阿让并不是神,他曾经偷窃过一个面包,被入狱五年,因为不接受判决多次越狱,刑罚被累积到十九年。他确实是一个罪犯,被法律所惩戒,出狱后被社会所敌视,无法找到工作,被逼无奈下也许就要在犯罪的地狱里越走越远,在世俗的眼光里已是不可救药的罪人。在一次偷盗行为后,米利埃主教豁免了他,还把他仅有的财富、父母遗物-两个银烛台赠予冉阿让,希望冉阿让能养活自己。这次救赎,冉阿让感受到了自己良知的觉醒、内心的改变、信仰的力量,他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变得更加善良。冉阿让肯定是不完美的,其后的一生也经历过多次内心抉择的审批,他在这些重要时刻都心存米利埃主教光芒的余晖,每一次都选择牺牲自己,拯救更多的人。冉阿让是作者雨果认为凡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在这悲惨的世界中带来光明的人。
冉阿让一生之敌警察沙威,他对冉阿让的追捕使全书充满悬念和戏剧效果,他坚定的维护法律的权威,是所谓秩序的守护者。在多次接触中,沙威逐步发现冉阿让不符合他认为的罪犯所作所为,他被冉阿让的善良所震撼,他的精神世界随之坍塌,跳入河中以自杀结束生命。
沙威和冉阿让是矛盾的对立面,一个是为了维护社会法律,其实是腐朽制度的代表,而冉阿让代表的是爱,传承自米利埃主教的一种普世大爱,突破制度束缚,为的是普罗大众有更幸福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进步与腐朽的对决。
虽然有无数悲伤的事情在《悲惨世界》的故事里发生,可无疑整本书的基调是昂扬向上的,整个故事有着光明、积极向上的结尾,我不能把《悲惨世界》定义为悲剧,因为除了冉阿让最后自己对人生的升华,马吕斯和柯赛特的爱情也是如此甜蜜的。
四
电影版截图“先生,您好美,好漂亮,好聪明,您一点也不笨,您比我有知识,但是,在‘我爱你’这句话上,我敢向您挑战。”--《悲惨世界》柯赛特
雨果描写爱情是如此美妙,大家不要忘了鼎鼎大名的爱情篇章《巴黎圣母院》也是出自雨果之手。
马吕斯和柯赛特的爱情从两人眼神的对视开始,通过两个人的视角分别来表述爱情的产生、爱情给人带来衣着、行为、思维的变化。这个阶段主题是暗恋是暧昧,衣服甚至眼神的小小改变都能让感性的马吕斯和柯赛特思潮澎湃,纠结烦恼。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是相爱的,花前月下两人互诉衷肠,约定终身,最后团圆结局两人修成正果。期间过程描述的细腻动人,他们俩的故事是色彩暗淡的《悲惨世界》里光明的一笔。
雨果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坚信历史会一步步地前进,他在这对年轻情侣身上看到了用冉阿让等人所作的牺牲换来的成果。一代新人换旧人,但离去的一代应该感到欣慰,在雨果看来马吕斯和柯赛特都是未来的希望。
五
自由引导人民“你可听见这乐声,人民在深谷里歌唱
歌声正向你宣布,我们在朝光明前进
不管人世多么险恶,希望火光永不灭
漫漫长夜终会结束,朝阳也即将升起”--《悲惨世界》音乐剧
爱的定义是广泛的,有爱情、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普罗大众的
大爱,这些感情都是积极的都是热情的。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惨世界》在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后,从中长出爱的胚芽,努力穿过黑土,抵挡风雨洗礼,大树开枝散叶,传承种子并生长为茂密森林。
我在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赛跑的时候,离跑完全程还差10公里左右的时候腿已有抽筋的前兆,此时,放弃是最容易的选择,恍惚之间,我耳机里正好播放的是《悲惨世界》的音乐,脑里开始浮现的是书中各种人物坚强不屈的经历,思想里回荡的是这些不灭的爱,激情、愤怒、勇敢、感动、执着,各种感情混沌在一起,澎湃而出,如同有另一个灵魂在前面牵引着我,又像轰隆战鼓声在旁敲击,一步一跑一步一跑,历时近6小时,我完成了我的首马。
《悲惨世界》不是悲剧故事,是伟大的励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