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凡提shi

作者:戴建业

阅读时间:2022.1.07-2022.

先秦擅散文,汉代擅辞赋,元代擅曲,明清擅小说。谈及诗词,大家朗朗上口的便是:唐诗宋词。

唐朝确立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加之六朝诗人的探索。唐初时,新型诗体近体律已具雏形,五七言古诗也日臻成熟。

取自知乎曦观

唐代诗人的主干是一些朝气蓬勃的世俗士子,向往追求意气和功业。

因此,回荡在唐诗中的主旋律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的爱国热忱(杨炯《从军行》),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李白《行路难》),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介入态度(白居易《与元九书》),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献身精神(杜牧《郡斋独酌》),是“欲回天地入扁州”的济世情怀(李商隐《安定城楼》),是“诗旨未能忘救物”的历史责任感(杜荀鹤《自叙》)。

唐诗中所表现出的颓唐、失望和痛苦,大多是诗人在壮志难酬时的消极反应。唐诗较少抒写对现实的逃避和超脱,很少表现对声色的贪婪占有与享受。

唐诗不像魏晋诗歌那样高风绝尘,也不像南北朝诗歌那样淫靡艳俗,“济苍生”和“安社稷”是它们最突出的主题。

从山水田园的清幽到边疆塞外的烽火,从皇帝后妃的宫廷到平民百姓的白屋,从军国大事到男女相思,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采入”诗中。

他们以“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广博胸怀,虚心学习古今中外的艺术经验,却又不拜倒在前人的脚下,而是通过转益多师来独树一帜,通过熔铸百家以自成一家。从初唐的“犹带齐梁艳俗”,发展为盛唐的“声律风骨兼备”,接着是“诗到元和体变新”,直到晚唐仍然“夕阳无限好”。

唐初“梁陈宫掖之风”,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将六朝以来积累的对偶、音韵等技巧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明目。这样一方面使得诗风趋于轻靡浮艳,另一方面促进了格律诗的形成。而后初唐四杰让诗歌走出宫廷,面向现实社会,五言律诗经过他们的拓展和规范逐渐定型。同初唐时期沈宋二人,即沈佺期、宋之问,则彻底完成五言律诗的定型,并推导出七言律诗的范式,成为律诗的奠基人。

陈子昂结束了初唐诗坛,为盛唐诗坛拉开了序幕。期间,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有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盛唐之音当属李白和杜甫。

中唐以白居易、元稹为一派,提倡“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反映现实。另一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强调不平则鸣,抒发真情。除两派外,还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诗鬼”李贺,并称“韦柳”的柳宗元、韦应物,

晚唐多为咏史诗和爱情诗。以杜牧和李商隐为代表,杜牧古体诗多写社会政治题材,近体诗多写爱情和咏史;李商隐则以七律和绝句突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