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苦痛――《为尊严而战》(331)
复试期间,杨开慧和母亲一起,带着两岁的岸英、半周岁的岸青两个孩子,从长沙乘船来沪。
码头上,毛泽东在接船。他远远望见杨开慧,频频挥手。船一靠岸,他跨上船,从杨开慧怀里抱过岸青。岸英跑到他膝前,喊:“爸爸!爸爸!抱抱!抱抱!”毛泽东左抱一个右抱一个,在两个儿子的脸上、额头上亲了又亲。
一家人住中共中央机关内楼下前厢房。这里3户联居:毛泽东、杨开慧一户,向警予、蔡和森一户,罗章龙一户,对外就说是一家,向警予是户主。陈独秀在这里设有床铺,开会晚了或有事不能回去就在这里留宿。
毛泽东和杨开慧把仅有的一张方桌抬到窗下;长凳木板加草席,搭成便床。摆桌搭床真忙。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夫妻偎依坐在床沿上,执手相看。杨开慧关切地问:“这向身子还好吗?看你,比在长沙瘦多了。”
毛泽东灿然一笑,说:“还不是老样子,只是最近身体感到有些不舒服,晚上睡不好。”
“多少个长夜,‘无奈披衣直坐薄寒中’?”
“岂止‘无奈披衣直坐薄寒中’,更有甚者,‘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多情应笑我!——当初我满腔痴情去探看,人家却横眉冷对。”
“呵呵,你倒记得清楚!”
“爱是不会忘记的!”
“我早就说要来!——你爱开夜车,生活上没人照顾,怎么行?这不,把毛病找上身了吧!”
“这下可好,婆娘来了,有人管喽。”
面对杨开慧,毛泽东表情如秋水,谈笑如春风,但,心里却是滚涌着冰块的春潮。他深深地明白,杨开慧虽然嘴里没有抱怨,脸上没有忧伤,但承受了太多,牺牲了太多,即使坚强,即使乐观,心里一定有苦有痛。他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向前,争取革命早日成功。决心之外隐隐地担忧:反革命残忍,假革命阴险,真革命糊涂,革命的征途上,不知道还有多少荆棘,多少坎坷,多少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