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6
补3月11日分享大课打卡
1、外在世界的对象是内存世界的建构来源,但内存世界并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客观反映,而是主观建构。
那么,什么是客观世界?什么是主观世界?区别在哪里?界限在哪里?从这个观点出发,在这个世界不存在脱离主观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眼中的世界,我自己的认识构建了我的客观世界,他人的认识构建了他的客观世界,大家的认识构建了共同的客观世界。我的世界与他人的世界相通,但不相同,会有和谐一致的地方,也会存在矛盾冲突的地方。就象生活在一起的夫妻、亲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仍有很多矛盾、冲突,我以前对这些的解释是因为各自成长经历不同、习惯不同、立场不同,现在用比较科学的表达来解释,矛盾和冲突来源于从不同认识系统出发。
那么,如果我们的内在认识系统是有弹性的、流动的,我们就可以适应不同的外部环境,很好地处理新鲜的外部刺激。
但是,我的问题是,弹性和流动性可以很好地让我与时俱进,我非常赞同,我疑惑的是,如果面对的是与其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在家庭中,仅我自己这一方保持弹性和流动,对方始终抱守自己的认识,是否结果必须是我去迁就、适应?是不是,我改变不了你,我只能改变我自己呢?
2、越喜欢预评、预判,越说明主观世界固化、僵化。这一点我要开始反省和警惕。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多,确实存在对人和事预评、预判增多,好奇心减少的现象。在父母身上,这一点看到的尤其明显,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经受了岁月的洗礼,是真理,是事实,你如果反对他们,那就肯定是错误的。我自己对此感受很深,所以一定要防止自己成为一个固化、僵化的人。
3、为什么现在的人空虚、欲求不满的感觉越来越强?是因为互联网带来洪水般的信息,大脑进行过多的低级加工过程,能量在这种低级加工过程中被消耗。我的理解是,我们都始终在飘浮在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里,各种各样的,对我们的大脑刺激很多,可是我们又没有沉下心来去思考,所以会迷茫、会烦燥。我们的大脑需要可以滋养我们灵魂的一些深刻的、绵长的、可以带来长久满足感的高级加工活动。所以,如何在信息化的时代里,抛弃、忽略、屏蔽一些信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高级加工过程,比如深入阅读、系统学习等。
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个建学习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如果我们只是听分享、听导读,看似也获取了一些知识和信息,但是如果不沉下心来进行自己的深入思考(打卡就是促进这种学习思考),我们就会感觉焦虑、不安。如果我们真的把自己深入卷入到学习和思考中,哪怕在群里表现不积极,其实心里就会很满足。
4、个人成长建构师的新三观是我对自己的新要求,内外在世界动态且整合一体;勇敢体验给予心灵丰富多元的营养,“喂养”一颗丰满的心;工作和生活中注意使用非评判与积极关注去激发自身和他人的建设性潜能。
放下评判之心真的很难。可能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新人,这一点还好做到,但是对于已经参加工作多年,有家庭、有孩子的人来说,”放下评判“确实太需要修炼了。尤其是作为家长,总是不自觉地去评判孩子。我会试着象船长所说的,更多地在一个状态里、事件中、观点里去找积极意义、积极价值、积极部分。其实从严格的逻辑角度来说,只要我评判了,双方就是不对等的,我就在评判中把自己置于了较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