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庐山真面目,自身跳出此山中
今天研修第一课,时间是下午,早晨天不亮就起床赶路,为着赶场一个主题沙龙。
沙龙主题“爱在金秋”,实话说,我觉得可能是我自己隔色的原因,我对那种空泛的、大命题的讨论往往无话可说,因为大家讨论的层面、角度、侧重点不一样,几乎就是各说各话,跟自言自语没啥区别。比如同一个问题,一个从道德层面一个从人性层面俩人争论,不纯属吃多了消化食儿么。
更何况有些大命题,从古至今那些人精人瑞们都没搞明白、没有定论,咱们普罗大众拿来讨论,也就磨磨嘴皮子,图个自己痛快。
我说了我比较隔色,讨论这类问题基本一脑袋茫然,说无可说,但因为坐在比较靠前位置,被点发言,我就说我认同沙龙组织者之一杨雪莲老师转的文章的观点:婚姻是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未来婚姻这种形式的确有可能被淘汰消解。杨老师问我取消婚姻制度好还是不好,我说如果有一天真的被取消,在大众层面上被大多数人认同、接受、实践,那肯定是好的,因为进化论基本定律优胜劣汰么,完了就有人质疑,问我:如果没有婚姻制度你拿什么保障自己……我想唱一曲如果没有如果给她听,我无语凝噎行不行(掩面泣)。
挺好的,有老师助阵,还见到了美丽范儿的杨雪莲老师和怡然老师本尊。
中午和几位同学吃了个简餐,匆匆赶往老师工作室开始专业大餐,第一课,老师给我们讲了道理、心理、合理三个概念,穿插一些心理咨询知识技能。
假装很忙简单说,道理,是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观察得到的,是客观的,比如说,0°水结冰,100°水沸腾。
心理,是通过对固有规律的体验得到的,是主观的,比如我们看到分离会难过,看到团圆便欢喜。
而合理,是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就是说接受一枚硬币既有A面、也有B面,接受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必然包含且离不开它的对立面。在心理咨询层面,合理是将道理和心理两者统一、调和、圆融。
教科书定义,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动反映。我们可以借用太极图理解合理,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物质是客观的阳,心理是主观的阴,此消彼长此长彼消都会导致失衡,而心理咨询就是力求调和二者回归平衡。
一个人情绪、心理出了问题,就是因为合理化没做到位,一切痛苦,均源于不合理信念。
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针对不合理信念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基本理念是:引起人们情绪(C)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A),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B),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情绪。不合理信念包括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比如说话经常带着“必须”、“应该”、“一定”等定语的,就是绝对化要求。
合理情绪疗法具体分为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和布置家庭作业四个步骤。
再回头说道理和心理。
道理和心理不相融的时候,是反着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遵循“减少增多”原则,比方还是说水,温度越低(减)热量越少(少),温度越高(增)热量越多(多)。符合固有规律的事物,遵循“减多增少”原则,比方说你和某人关系不好,就“关系不好”这个衡量点,你越逃避(减),你俩关系越不好(多),你如果见面就和TA打招呼(增),你俩关系反而会有所改善,慢慢变好(少)。
关于“减多增少”原则,用哲学术语说叫“物极必反”,用文学语言说就是“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用俗语说就是“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由“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直面”,老师引出一个心理咨询理论。
我们面对求助者,大多数时候,并不是要帮TA解决问题,所有症状背后都是心理冲突搏斗的结果,首先能“直面”问题,才能接受问题,接受问题才有可能开始改变,最终解决问题。
比如行为治疗方法之一脱敏疗法,就有这个意思。咱们的国粹《大学》里有句话,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止”,就有直面、停止逃避的意思。“得”,也可以理解为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得到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包括正迁移、负迁移;原型启发,指从现实生活事例中收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定势,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活动的影响。
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算法策略: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一尝试,最后找出解决答案。启发式策略:运用已有经验,在问题空间只做少量搜索就能解决问题,具体有循环子目标策略、逆向搜索策略、计划简化策略。
我们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学会练习并习惯用心理学头脑思考问题,善于运用类比和象征来启发来访者,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形象化,以利于来访者理解、接受。
问题分析过程中,客观事物,要从体、相、用三个维度去考察识别,不光要有空间观念,还要有时间观念,万事万物随时变化,唯有“变”是唯一的不变。其中体是事物的客观特性,相是此事物存储于记忆中的表象在意识层面的提取,一般会伴随情感唤起,所以心理咨询在分析来访者问题时,有个方法叫按图索骥,这个“图”是指来访者的情绪情感,而不是具体事件。
心理咨询是一门助人自助的职业,意思是帮助求助者挖掘开发TA自身资源来解决TA自己的问题,那种不能积极有效利用自身资源的人,心学大儒王阳明有句诗说得好:抛却自身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佛门也有“本自具足,莫向外求”的观点,一话两说一个意思。
心理咨询过程中,还要建立整体观念,有跳出物外看物的意识和能力,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识庐山真面目,自身跳出此山中。
理论知识是实践经验升华的结果,比较抽象,我们在咨询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要有“逆推”意识,“通俗化”意识,比方说,从理论上说,安全感缺乏(人际关系特别亲子关系问题)可能导致自卑,自卑代偿产生苛求完美倾向,求完美不得而致抑郁、强迫、精神病等等异常,最终表现为焦虑,但在实际咨询过程中,我们首先面对的是来访者的焦虑状态,这需要我们具备灵活具体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由焦虑开始,用来访者能接受的语言,在一步步倒推理论的过程中解析来访者问题症结根源所在,从而寻找解决关键点和突破口。
几个零散知识点:1.心理咨询技术方法之一种:先致病再治病,因为痛苦都是比较出来的,目的是转移其对主要症状的注意力。2.动力学心理咨询技术:面质、澄清、解释、修通。3.积极关注:关注来访者好的方面,忽略坏的,积极发挥代偿功能(能不能代偿取决于心理健康水平)。4.攻击:分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反抗形式有向外(直接回击)、象征化(梦中复仇或象征化符号复仇,比如沙袋写名字击打)和向内(自我攻击,情绪致病)。
作业问题:1.日记,尽量涉及专业知识,坚持就有意义,人活在记忆中,任何能记住的都有其价值,有价值的才会被记住。经历事件时以感性为主,而记忆是对事件的理性整理,一个人生命的丰盈程度是由记忆决定的。
2.案例分析指导:抓关键词,一般表达、关注什么,就是怕什么、缺什么。
3.情绪曲线记录,要及时、准时、坚持,是用理性自我监控感性自我,有很好的情绪管理、调节作用。
假装有范儿头都大了,哩哩啦啦好大一堆理性,也不知道有没有误解的地方,阴阳平衡一下,最后感个性。
关于心理咨询,之所以当初考完证就弃之不再顾,除了没机会实践,还有一个最最大原因,以前曾经跟苗姐说过,是浅尝生畏,畏而止步。
以前我老觉得,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所有理论知识全部是西方人搞得,要做好心理咨询,最好先把基础理论知识摸熟吃透,而个体心理又绝对受社会文化习俗传统等背景的深刻影响,西方人搞得那些理论知识,是基于他们自己社会文化背景研究的结果,所以很多东西肯定不适合我们,不能拿来直接就用,因此要做好心理咨询,最好还要把咱们的传统文化、民族性研究,比如儒释道国学什么的也摸熟吃透才行。
现在想想我还真是有妄想倾向,好比爬山,迈开腿,路要一步步走,才有登顶可能,我倒好,还没学会走路呢,就站在山脚下仰望山顶,痴心妄想呼啦一下就能会当凌绝顶。
最后以老师总结的心理学学习三阶段结尾吧:1.用西方语言讲西方故事,2.用西方语言讲东方故事,3.用东方语言讲东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