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高效笔记

2022-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竹萱的清欢阁

传统笔记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记得慢,一个是懒得看。

高效笔记就是速度与质量兼备的笔记。速度快就是能够做到,音停笔落,比如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听,听完以后笔记也就同步做出来了。质量高就是不管过多长时间,回来看都能看得懂。

首先介绍两个高效笔记的工具,幕布和讯飞输入法。其中幕布是一款大纲笔记的工具,迅飞输入法是一款语音转文字的工具。这两个工具结合起来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记录。每当遇到对自己有用有价值的句子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快速的录入到幕布当中。

然后是三条原则:

1.一个句子,一条清单。以句子为单位做笔记而非关键词,句子可以记录更准确。

2.内容为主,结构为辅。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优先记录内容而不是优先梳理结构。以清单的方式把内容从上把内容记录了下来,后面再去梳理这个结构就会容易得多。

3.不怕错过,只看收获。没必要贪全,只把那些对自己真正有用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就好。

为了方便回看,还可以用红色来标记重点、用蓝色来标记案例、用绿色来标记灵感。


做笔记是为了让自己记住知识,然后怎么用这些知识呢,四个字以教为学,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分享枪的方式分享出来,讲给别人听。

以教为学的关键是什么呢?那就是重新结构化。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它们重新梳理一遍,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你就不需要去刻意记住他们,而是在用的时候就很自然的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这个梳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新结构化。

如果我们想做一场好的分享,有三个要素:内容(肉)、逻辑(骨)和表达(皮)。

POST, 是一套基于高效笔记对内容重新结构化的框架。它可以用很简单的4个步骤让你把不同来源的知识碰到一起,打造自己的知识网络。P:提取(pick);O:筛选(overlook);S:结构化(structure);T:输出(teach)。

笔记的真正作用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忘记。用笔记解放记忆让、大脑专注于思考这才是笔记最关键的作用之一。

第一步是p(pick)提取,在这一步当中我们是用笔记来列举内容,在这步当中,我们要把所有要整理的笔记都放到一起,用眼睛看到,而不是用脑子回忆。

第二步就是o筛选(overlook),筛选就是要有目的去筛选内容。也就是根据我们整理的笔记,筛选出对我们有用的内容

第三步叫做结构化(structure),结构化就是把筛选出来的内容又用逻辑连接起来。结构化主要有两种方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已经有结构了,根据结构去填充内容。自下而上是先有内容,再整合梳理成自己的逻辑框架。

最后一步,t输出(teach)把它讲给别人听,并且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清楚。

筛选

目标决定指标,指标决定行动。带着目标去行动,我们不是为了整理笔记整理笔记,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去整理,目标越具体,筛选的效果就会越好。想让分享这个目标更具体,主要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1、我要给谁讲?2、我要讲多长时间3、我希望他们有什么收获。

给谁讲就是要确定我分享的目标听众以及他们的水平,他们关心什么样的话题。

我要讲多长时间,分享的时长决定了你范围。要分享内容越多,可能挑的点就相对越多,这是分享的时长决定了的范围。

我希望他们有什么收获,我讲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帮助。可以是最核心的观点,也可以是说听众们最关心的问题。一场分享的关键不是在于你讲了什么,而在于听众听到了什么;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让听众,真正有收获才好。

如果是想从多个笔记、多个主题中筛选内容,可通过找共通性 、独立性、操作性来进行筛选。

结构化

自上而下:

一场分享的有一个常用的框架:引子、核心论点、三个要点、总结。

开场吸引听众的兴趣,让听众愿意听下去。可以提出一些让人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是指出用户的一些误区。之后开门见山的告诉听众分享的主题是什么,让听众始终都知道你讲的是什么,更清楚地知道我能获得什么。接下来围绕着核心观点展开三个要点。最后总结核心内容,帮助听众快速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有更好的获得感。

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就是先把讲的内容列出来,然后把同类型的内容放到一起,最后再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给他们做一个概括。

认识的关键是分类,分类的关键是维度和粒度。

分类完成之后,如果想要自己的逻辑更加严谨,还可以对这些类别进行排序。排列顺序这一步也没有绝对的对于错,只要在排序的时候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的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2、我为什么要这样排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