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想法深度思考

上帝喜欢笨人

2018-12-08  本文已影响53人  b58d120e293e

这些年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如何做好销售。自己也请教过极个别,将销售做到极致的。见过很多自认为聪明的人,通常毁于“聪明”之上。

别人的经验皆是参考,路是自己摔出来的。接下来谈谈我自己的总结。

做好销售唯一的方式就是,完全把客户当自己,把自己当客户。

客户维系的唯一方式只有,确保客户接触他人时,立马生出与自己的对比,这个对比只可以是不舒服。

商务细节终归还是锦上添花的,但是锦上添花的多了也就成了雪中送炭。我对于这两者的词性理解的是,量级的不同。

在职场上,或是在过去团队管理的时候,见过许多“聪明人”毁于“聪明”之上。

比如A常不吝啬豪言壮语,显示自己的野心,也常试图显示自身的智商优越。在金融这个细节随时暴露专业度及情商的行业,这样是致命的。A的“经典语录”常出现,我并不认可我并不相信这个行业,但是我要通过客户賺钱,因为各种金钱至上论等。

至于A后续的职业道路是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不会太长久。

比如屡见不鲜的,销售常抱怨意向,常用语句格式为:怨怼情绪加主观陈述及判断。

以上就不一一列举,我是典型理工科思维,尤其注重ARPU 值,每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比如在今天风险投资资金过剩的年代,通过融资买关注容易,但能提高 ARPU 值才是真本事。很多网红粉丝动辄数百万,而真正能够变现的价值事实上很低。

再比如有些人,频繁求关注,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不如找一些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朋友,为他们提供一些价值,这些人对我们来讲,就是高 ARPU 值的群体。

同样的,关注一件事的本身产出价值小于所花费的时间,这就是低ARPU值。

始终认为客户是自己的镜子,从客户身上不断反思自己,是自我修正的过程。我似乎显少遇到,真正不可理喻的客户。

这个现象可能因为我比较笨,若谈三观,我的三观里必不可少的一句话是: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比如,在谈客户以前,会花大量的精力对每个项目做无死角的调查。在没有足够的信息及数据确保自己能够拿捏项目,且自己认可前,是不会走入销售环节的。

比如,在销售环节中,完全的去倾听客户,了解客户。确定对方喜厌好恶的信息,尽量以让客户舒服的方式去沟通。在我这里,没有我想要什么,只有客户的需求、感受、顾虑。这并不代表,我在无目的性地做事。

所有的人际关系均是短期看意愿,中长期看经营。没有需求,等于互相浪费时间。有需求,以让对方感受不好的方式沟通,基本也进行不下去。有了好的感受,才有机会清楚对方最真实的顾虑点,解决顾虑等于可以成交。三点构成了签约因素,差了点火候都难,这是大订单的主要标志。

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一开口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那最好保持沉默。这个不一样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无关,更接近于润物细无声。口才好的人,是必要时把握好谈判方向,并不是口若悬河一个人的自嗨。

大多数人对销售的理解,可能停留在业务员或者推销员那一类。事实上,只要你的工作属性中占有与人打交道的环节,并且这部分环节,距离预期结果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销售。

老板的销售层面,是对整个公司内部及合作方的。管理层的销售层面,是对整个团队。

任何忽略销售重要性及本质的人,基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应付,这是典型的穷人视角。

经济是人的活动,宏观到任何行业,微观到任何企业都适用。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对于本质拿捏得当的人,我实在不明白一个整天恍恍惚惚的人,是如何持续性的拥有财富。

今年读过一本书,叫做《销售巨人》也是唯一一本我读过的销售书籍。谈不上什么深刻的阅后感,唯一认为十分有意义的在于,大订单与小订单的不同。

这也是今天想说的第二个点,不是每个人都会看人。前面说过润物细无声的概念,好的销售一定是无形的。这点我曾经在要求自我介绍时说过,如果一个人,需要靠自我介绍才可以让对方认识自己是怎样的,那就说明这个人做的并不到位。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是一致的。有些人通过行为与细节去看人。而有些人,必须通过十分刻意的方式或者形式看人。通常前者容易找到靠谱的人,而后者被骗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年初写过一段总结:永远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身份去认识一个人,而要听对方谈话的深度,高度,广度,纬度去认识一个人。

永远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语言去判断一个人,只有数据和行为背后的矛盾点不会骗人。永远不要将个人感受放在第一位,而要去考虑产生感受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永远保持自己的原则底线,不以虚伪待人,往往得到更多。永远不盲从,辨别力属于少数人。

最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高ARPU值人群为互相创造价值。

时间与精力,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本金。

上帝喜欢笨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