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认知天性》第12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9期

2019-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猫小杜在写作

说明:今天阅读的内容有点多,如果你读过《终身成长》、《刻意练习》,你会发现这些知识点你都知道。_

拆页十三

来自第七章《终身学习者基本的基本》

P190

理查德•尼斯贝特指出,环境“乘数”可以把很小的基因因素放大,产生巨大的效果:基因决定了一个孩子只是比其他孩子稍微好奇一些,但如果环境能满足他的好奇心,那么这个孩子就可以比其他孩子聪明许多。反着看这条理论,既然无法快速提高智商,那么有没有策略或做法可以当作认知“乘数”,放大目前的智力水平呢?的确有三种:抱有一种成长心态、像专家那样练习,以及建立记忆线索。

想要终身成长,请像专家一样思考

老话说:“自以为能或不能,都有道理。”如果说真有什么比才智更重要,那当然要算态度了。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引发了诸多关注,因为她正好证明了只是信念,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与成绩,也就是说,你要相信智力水平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德韦克和她的同事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得以重现和拓展。在一个早期的实验中,她为纽约市七年级成绩较低的学生开办了一间工作室,向他们讲授有关大脑的知识以及有效学习的技巧。半数人拿到了一份有关记忆的幻灯片,另外半数则知晓了努力学习会如何改变大脑:当你用功学新东西的时候,大脑会形成新连接,假以时日就会让你变得更聪明。后一组人被告知,开发智力并不是让智力自行发展,而是要通过努力和学习在大脑中形成新连接。在完成工作室的课程后,这些孩子重新回到课堂之中,但他们的教师并不知道其中一些人学到了刻苦学习可以改变大脑。

在学年结束时,与秉持传统观点、认为智力水平在出生后就已定型的前一组“固定心态”的孩子相比,那些采纳了被德韦克称为“成长心态”、相信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控制的后一组学生成了更主动的学习者,进步也更大。

好奇心驱使德韦克展开了研究。她一直想知道为何有人在面临挑战时会变得无助并走向失败,有人则能尝试新策略,加倍努力,从而应对失败。她发现,这两种人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他们看待失败的原因不同。那些将失败归咎于本身无能的人一一说“我就是不够聪明”的人—会变得无助;而那些认为失败是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的人则会深入发掘,尝试不同的做法。

德韦克发现,有的学生以成绩为目标,而有的学生则以学习为目标。对于前一种人来说,他们努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于第二种人来说,他们努力则是为了学到新的知识或技能。追求成绩的人会在无意识中限制自己的潜力。如果你在意的是证明或显示自己的能力,你就会挑选那些自己有信心克服的挑战。你想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聪明,因此你会一遍遍地重复自己擅长的东西。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就会选择难度不断加大的挑战,而且会把挫折理解为有用的信息,从而集中注意力,更具创造力,也更加努力。“如果你想反复演示某件事,'能力’就好像在你的体内静止下来一样;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它就会活跃起来,变得具有可塑性”。德韦克说。以学习为目标激发的思路和行动,与以成绩为目标激发的完全不一样。

矛盾的是,对于某些明星运动员来说,关注成绩反而会导致发挥失常。人们常称赞他们是“天生的”运动员,而他们自己也认为成绩是由天赋决定的。如果他们真是所谓“天生的”运动员,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那他们又何必努力训练呢?他们应该不用训练才对,因为需要训练正好证明了他们的天赋不够优秀,根本达不到标准。关注成绩而忽视学习与发展让人不敢冒险,而过于关注自己的形象,就会害怕别人说自己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P194

学习执行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无论见识过哪个领域一钢琴、象棋、高尔夫的专家,你或许都会惊叹,他们的能力必定是天分使然。但是,专业人士的表现也并不总是出自某些基因因素或智商优势。在安德斯•艾利克森看来,他们的优异表现多来自数千小时积累的刻意练习。如果说反复做某事可以被称为练习,那么刻意练习就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它是目标导向的,通常要独自进行,而且要反复努力超过目前的水平。不管在哪个领域,专业人士的表现都被认为归功于大量复杂模式的缓慢积累。专业人士要具备知识,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模式就是用来存储这些知识的。以一名国际象棋冠军为例,他在研究棋局的时候,可以想出许多走法,每一种走法都会在心里积累下来。其中的努力、失败、思考与不断尝试就是刻意练习的特点,它们打造出了新的知识、生理上的适应性,以及复杂的心智模型,从而让人超越以往的水平。

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上绘制了400多幅真人大小的画像。据称,他在完工时写道:“如果人们知道我为了精于此事付出了多少心血,整个事情看起来就不那么美妙了。”在崇拜者眼中,这是超常天赋的体现,实际上却是4年艰苦卓绝的虔心工作造就了这一杰作。

刻意练习通常毫无乐趣可言,而且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需要在教练或培训者的指导下进行。他们可以帮助学习者找出需要提高的环节,把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方面,并提供反馈以确保判断和认识的准确性。刻意练习中的努力与坚持会改造大脑与生理机能,使之适应更出色的表现,但你只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刻意练习不会带来优势或益处,让你在其他领域拥有专长。一个关于用练习改造大脑的简单例子就是治疗手局部肌张力障碍。这种综合征会出现在一些吉他手和钢琴师身上,他们的反复练习会改造大脑,让大脑以为两根手指已经融为一体。通过系列具有难度的训练,他们可以逐渐恢复单个手指的能力,使两根手指重新分开活动。

专业人士有时会被认为拥有一种神秘的天赋。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有些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能先观察一套复杂的行为,然后通过记忆复现这套行为中的每个环节,做到分毫不差。莫扎特只需听一遍曲子,就能把乐谱写出来,并因此出名。但艾利克森说,这种技能并非来自第六感,而是因为专业人士多年来在相关领域里积累了知识与技能,培养出了超常的感知与记忆能力。大多数专于某一领域的人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也只是表现平平的人。

艾利克森从研究中发现,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平均要在专业上投入一万小时或十年的练习时间,而其中最为出色的人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独自进行刻意练习上。这里主要想说明的是,专家级的表现需要高质量的练习,而不是靠遗传因素。另外,对于普通人来说,想成为专家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任务,只要你有动力和时间,并能强迫自身去实现这一点。

今日任务:

放大智力水平的做法有三个:抱有一种成长心态、像专家那样练习,以及建立记忆线索。

请根据拆页中的内容,写1-2个案例来佐证作者的这个观点。并将案例和拆页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我的案例】

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学习写作,逐渐发现自己的知识积累不足,从而开始读书,辗转反复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和拷问自己的初心,现在也算是逐步走上了正规,一点点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写作?

因为我想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认识自己,比如我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自己?我的人生中都有哪些重要的选择,我又是如何选以及为什么这么选,在这背后暴露出我怎样的性格特征?而我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有哪些不足?有哪些优势?我该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我学习的更深入,思考的更深入,在不断对自己灵魂的拷问中,我也逐渐更了解自己,让自己的心灵更加自由。

在这条认识自我的道路上,我注定必须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因为越学习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越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填补头脑中的空白,也会越来越谦卑,发自内心的谦卑。

在学习型社群里,几乎有百分之八十的小伙伴都会说要做终身学习者,但如何才能做到这是个问题?

在《认知天性》这一章,综合了《终身成长》,《刻意练习》的观点,提出了三点要求,对照我自己的经历,我有做到的也有没做到的。

第一,成长思维,我记得我爸爸跟我说,他当初考大学时,跟邻村的小伙伴都认为自己的家族就没有上大学的命,还是考中专算了,结果据爸爸自己说,那年中专比大学题还难,他们却考上了中专。在这个故事里,爸爸他们在没有做之前就给自己下定义:我做不到,这样的思维模式是相对于成长思维的固定式思维,他们更关注事情的结果,就是能不能考上,而并不会关心努力考的过程中自己会收获多少。

在面对不同的事情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表现为成长思维和固定思维的时候,只是看哪个比重更大。反思自己,我是一个成长多于固定思维的人,学习写作、学习阅读、学习拆书、学习搭建知识体系等等,在这过程当中也遇到很多挫折、疑惑和怀疑,但因为我关注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我会收获更多,我会每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那么结果如何并不重要。

第二,刻意练习,在成为拆书家的路上,我有一群同频的小伙伴和一名敬爱的师傅。每次过级我都会像备考一样认真准备,之后再与师傅反复沟通修改,等到线下实际讲完之后,再根据学习者的反馈,继续修改,可以说这样一个练习的过程就是刻意练习。因为我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我非常专注投入,因为有师傅和小伙伴的专业的意见,我可以获得反馈,因为有反馈我可以不断修改迭代,继续精进,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让我在未来成为三级拆书家后,能够让学习者有更多收获,真正释放拆书家的能量,而这就是刻意练习的本质,练出更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这也是专业运动员与普通选手之间的区别。

第三,助记,在这件事情上,我一直做的特别不好,我总觉得自己记性不好,这点有点固定式思维,再者就是我总是觉得助记手段没有用,但我其实从来没有亲自尝试过,都靠死记硬背。而知识要想记忆的牢需要经常回忆,这是一个不断检索知识的过程,而能够触发我检索知识的各种线索被称为记忆线索,而助记手段就是让我的记忆线索更多,更容易回忆。

当我们想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时,每天的学习都会让我们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但这样的进步速度是线性的,如果我们能同时按照这三点来要求自己,那么改变将会是指数级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