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七)
2023-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西牛望月
“襢(tǎn)裼(xī)暴虎,献于公所。”
《毛诗传》:“襢裼,肉袒也。爆虎,空手以搏之。”
《尔雅•释训》:“襢裼,肉袒也。”郭璞(晋)注解:“脱衣而见体。”
《经典释文》说:“襢,本又作袒。”
孔颖达《毛诗正义》引《尔雅注》:“李巡曰:‘襢裼,脱衣见体,曰肉袒。’孙炎曰:‘袒,去裼衣。’”
《说文解字》在训解“膻”时引用该诗,把“襢裼暴虎”写作“膻裼暴虎”,说:“膻(徒旱且),肉膻也。《诗》曰‘膻裼暴虎’。”
襢、袒、膻是什么关系?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尔雅•释训》、《毛诗传》都说“襢裼、肉襢也”,李巡也说“脱衣见体曰肉襢”,孙炎说“襢、去裼衣”。多作“襢”或作“袒”,都不是正字,“膻”才是正字。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
《说文解字》说:“但(徒旱且),裼也。”“裼,但也。”又说:“裸,但也。”“裎(chéng),但也。”据此知“去裼衣”的“袒”本应是“但”。(但后来失去了本义。)
《说文解字》训解“袒”:“袒,衣缝解也。”段玉裁认为“袒”是“绽”的本字。“肉袒”应当为“肉膻”,“襢”、“袒”是假借字。
襢裼——脱去衣服,露出身体。
脱去衣服之后露多少体?古人上为衣下为裳,可能就是袒露上身吧。
“暴虎”即“搏虎”,徒手打老虎。暴、搏为“一声之转”。
脱掉衣服,徒手搏虎,打了老虎干什么了呢?“献于公所。”拿去进献到“公”的住所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