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读书

仙凡影尘录--- 一名道士的三十年灵异经历(二十五)

2024-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康耀宝藏

放生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尽回向  置身于正道方为最吉祥

   昨天是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一大早惭愧就赶到很远的一个水产品交易市场,这里是国道转盘处,四省交界,所以经常就有渔猎者们,打捞的野生水族在这里交易,基本上都是很早就偷偷地进行。这里也是惭愧在北方最常光顾的地方。

  六月十九蒙观音菩萨加持,一大早在这个市场,正巧遇见黄河故道,捕捞了四只野生大甲鱼,前来交易的渔猎者。惭愧几近倾囊,好说歹说,终于救下了这四只鳖菩萨。说来奇怪,渔夫抓他们,被他们咬了手流血,而惭愧带他们一路,袋子破了他们跑了出来,惭愧用手提着袋子里两只,手里抱着两只,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和一个多小时的步行,竟然他们很温驯,一点也没有咬我的意思。万物有灵,心念相通,慈悲心得柔和境,杀心感惨境,天理昭然,因果确凿!

   相传日军侵华期间,攻占了一个城市,最后日军来到一座寺院,寺院里的和尚们都跑到山里躲起来了,就剩下一个年龄很大的老和尚,坐在蒲团上。日军军官就对老和尚说,我们日本人也是信佛的,不对你们和尚怎么样,请你叫那些和尚都回来吧。老和尚说这个简单,钟楼上边那个钟,敲三下他们就都回来了,这是说好的暗号。那日本军官将信将疑,就登上钟楼,亲自撞钟三下,结果等候半天,一点动静也没有。日本人就气了,回来就把刀架在老和尚脖子上,说死啦死啦地。l意思是老和尚你怎么敢骗皇军!老和尚也没有慌张,就说我没有骗你们,我亲自去撞钟,不回来的话证明我骗人,你们杀了我。。。老和尚就上了钟楼,恭恭敬敬撞钟三声,约莫有半时辰,陆陆续续和尚们都回来了。日本军官惊诧不已,就问是怎么回事?老和尚说:你有杀心,我有慈悲心,就这么点区别。。。所以说,我们日常待人接物就是实实在在的修心,存心厚,境遇亦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投也!

  当时买下这几只鳖菩萨,心里就盘算去何处放生为佳,心里就想去黄河,但是去黄河的话,最低也要去开封,几小时颠簸,加上又逢大热,这几日北方温度达到了四十度,唯恐鳖菩萨们受不了啊!这时天还尚早,惭愧想看看确切时间,拿出手机一看,上边有个未接来电,是一佛友的。电话打过去,原来是该佛友天不亮就睡不着,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起来已经转了一圈了,想起今天是六月十九,不知惭愧回没回来,就打电话问问。一谈之下,佛友说听说吴屯有个龙泽湖,是通黄河的一个大湖,去哪里放生比较稳妥。所以,约了佛友见面,颠簸燥热的城乡小巴,一小时车程,就赶到了龙泽湖大桥。

   第一次来这个地方,我们并不知道路,只是看到一眼不到边的大湖,水天水地。还看到远处有个观世音菩萨的极大雕像,刺眼的阳光碧蓝的湖水,应彻着菩萨格外清晰,我们还说:真好啊!还有观音菩萨像呢,光说了,却没有参悟出个中玄机。

   我们下了河堤,寻找放生的最佳位置,而这时,鳖菩萨们已经闻到了水味,都慌张的往外跑,惭愧说:你们别急,老实点,等我们找找好地方,话音未落,他们都安静了,我抱着的两只竟然闭眼把头缩了回去。我们走着找地方,只见很多男人和男孩,光着屁股在裸泳,一堆一堆的裸体,原因是这两天实在太热了,城里人有空调,乡下人就只好裸泳了,这也是情有可原。在这一路上,骄阳似火晒的皮疼,惭愧也看到了路上还有正在施工的工人,有修桥修路的,也有建筑工地,重体力活和酷热的温度,那滋味。。让人回味。。。看得惭愧心里很酸,当我们正在抱怨办公室空调小的时候,当我们正在嫌弃没有名车洋房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了这些人们,和我们年龄仿佛和我们却有着天渊之别的境遇,当你抱怨自己鞋子不好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这个世上有很多人,甚至老人儿童,压根就没有鞋穿,你可曾想到。。。所以这个世上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得罪,腐败者们到被抓了,窝头咸菜也照样吃!所以人啊!珍惜现有,珍惜福报,珍惜缘分,好好修行,普度众生!

 人多不适合放生,一来不保险,易被再次捉住,二来信仰者少,还要费嘴皮子解释,所以我们就一路走,走到西岸,没有合适地方,又走回东岸,结果东岸没有路,又退出来,沿原路返回来,烈日下边走了这么久,已经有点头晕目眩了,迷迷糊糊的就走,走啊走,结果我们从一条不是路的丛林里边,穿过去,竟然走到了观音菩萨雕像下边,一个下水的三层台阶,下边就是湖水深处,一个人也没有。看到碧海蓝天下高大的观音像,我们顿时都悟了,还是自己太笨啊!今天是什么日子啊!就是观音菩萨的节日啊!早就看到了观音菩萨,还一直凭自己的个人小脑子,绕了多少弯路,晒掉皮也是活该啊!顿时明白了,这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加持,绕多大圈子,最后还是回来到菩萨面前,离了菩萨没有可以放生的解脱处!

   想到此处,惭愧不禁热泪盈眶,礼佛三拜,为鳖菩萨们念咒加持,放于水中,临入水的一刻,还特意念诵护生咒:官不许取,民不许夺,山神水将保护他,嗡敕令!并结秽迹神兵护法印,念咒加持。希望他们离苦得乐,修行正法,有了成就 普度众生。。。

   放生圆满后,远处过来了两个摩托,四个男的下车看我们在干什么,我随缘给他们讲了讲浅显的佛理,其中有一个男的似有所悟,给观音菩萨磕了三个头,另外三个没有礼拜,后来回来路上,佛友说:菩萨已经开示了这四只被放物命的结果,三个转人道,一个直接修成佛门护法,不用问,就是刚才四个男的一个拜佛的外应显示。

  从天明就去市场,一直放生圆满,回来吃饭时候已是下午两点四十了,却一点也不觉得饿,后来洗洗澡,脸晒伤了,胳膊上皮褪了,照照镜子,黑黝黝的,惭愧的样子,越发显得一股山林气。

  每次放生都是很殊胜的,四只鳖菩萨入水后,不慌不忙还回身看看,惭愧总是对他们说,走吧走吧不用谢。。。那情景很是感人。尤其是佛菩萨节日的时候,那时间空间里边,都带有神圣的加持,总有不可思议,总有慈悲开示。今天观音菩萨慈悲并且贴切的给了开示,任何时候,都要投入正法的怀抱,凭自己小脑子的,个人所知障,绕弯路纵然绕到老死,也只是徒劳无益的辛苦,百转千回,最后还是得回到菩萨的怀抱,除此之外,这世上,就没有能够放生的解脱处,什么是放生的真谛?放生别人就是放生自己,解脱物命就是解脱自己的性命,万物一体从来就没有分开过。。。希望众生莫再绕弯路徒劳心神,赶快回归正法,置身于正道方为最吉祥!

又见无常放悲声

  初秋的季节,依然酷热难耐。看着郁郁的树木,人们也想到,黄叶很快就会落下了,这样的感觉,令人联想起人生的终点,那便是人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疾病衰老与死亡!佛洛依德说:人生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逃避死亡!这句话有其另一层的含义,却是一定程度上的实话。佛陀出生的那个时代,人类共同的出世间善业,感召了几大宗教的教主应化于这个世界,犹如启明星照亮了天空。于是,佛陀慈悲的出生了,老子微笑着下凡了,孔子捧着经书坐着麒麟来到了世间,耶稣,穆圣,东西方仿佛同一时刻感受到了来自上天的恩赐。神圣本无形,随人心显灵。但是这些圣人也曾是一个与我们相同的人,是什么使他们能够觉悟度人的呢?其中都是一个路子,都是由老病死的无奈中寻求苦痛的解脱之路。所以,无论是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入手,殊途同归最终解决的都是这样一个目的。

  正如印光祖师一样,那一个死字写在佛像后边,也写在自己心上的大德有很多,所以古今才有如此众多的圣贤做榜样,以为我们证明修行的不虚,坐脱立亡,预知时至,化光化虹,白日飞升。这些数不清的正果得道的实例,也支撑着佛道圣教,几千年长盛不衰。所以我们读到祖师传记,看到得道圣地,才会有一辈一辈的人们,见贤思齐,孜孜不倦,探求超越生命 把握身心的道路。

  祖师说,常把死字挂心头,五欲六尘离方寸。无论是哪个行门,有这样八个字是修行的中流砥柱-----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真能直面生死,才是真正修行上路的决定一步。由己之死而想到六亲眷属的死,进而想到人类的死,最终想到六道众生的流浪生死,悲心大发,那才是真实菩提心的基础,舍此以外,没有确切的立足处。

  金刚经开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佛陀,洗足以趺坐而坐,佛陀当年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但他是一个善于内省的人,这是与我们有所不同处。所以,当佛陀还是一个太子的时候,他骑着象征王权的白象,去城市的四门巡视,可以联想到当时的场面,那是多么的高贵与霸气。人间可以拥有的最高级的福报与享受,对于佛陀这个太子来说,都是全部拥有的。

  福报就是这样的,那世没攒下什么东东,拿什么拯救自己呢?这个世界,保健院每天在生,火葬场每天在死,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拥有了一切,遗产几辈子花不完,房子一辈子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座,有的人一生下来,门边放着打狗棍,地下放着要饭碗,一辈子不知道能不能吃个饱,公平么?绝对公平,全是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怨天尤人不仅不能改进,反而只能越来越差,唯有努力修行多积阴德,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想起一个笑话,想想也很有道理,说是农村里有个土财主,这财主不是天生的,以前也穷,后来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了一些财产土地,但是那个节省啊!一辈子没吃过肉的节省,这天老财主走在村子里,正巧碰上了本村有名的二混子,这混子成天啥也不干,地都荒芜了,就知道混吃混喝,但却是每天肚肥肠满,天天过的不亦乐乎。这老财主一看二混子又喝醉了,打着醉拳就过来了。心里也是个气啊!自己回家就对家人说,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连肉都没吃过,这二混子成天啥事不干,却天天吃香喝辣的,正巧老财主要过寿,就命令家人说,杀猪宰羊置办酒席,爷们今个要开斋了。家人当然愿意了啊!跟着老财主一辈子没吃过什么。于是乎,酒席就摆好了。谁知道,老财主那是一辈子馋的啊!撕了个鸡腿,刚咬了一口,忽然鸡皮就缠着喉咙了,咔叽一下,老财主就一跟头栽阴间去了。昏暗的羊肠小道,老财主晕乎乎的走着,嘴里还嚼着鸡皮。就有俩急脚子大哥给领到了一处衙门所在,抬头一看,上边有三字匾额《禄库司》。上边一个大官就告诉他说,你死了!你知道么?老财主才反应过来,这下急了,就骂阴间不公平。那大官笑笑,也没辩解啥。就对俩急脚子说带去看看。俩阴差就带老头来到一处地方,这里看着好像是仓库一样,一间间的仓库,每间仓库上边都有名字籍贯。走着走着就找到了一间仓库,上边有老财主的名字,只见那仓库里边很空,只有几十袋粮食,有几个鬼卒正从外边往里搬运粮食,然后又领老头看了看另一间仓库,那间上边有本村二混子的名字,只见里边满满的存放着许多的酒肉粮食,有几名鬼卒正忙着从里边往外搬运东西。老财主看得迷糊,这时急脚子就解释说,你那仓库里边啥也没攒下,所以你就没啥福可享,你别看你这时死了,一会还得送你还阳,你多咱把这仓库攒的差不多了,才能来呢!而二混子,上辈子攒的东西太多了,你别看他游手好闲,这辈子不把这些仓库的东西败坏光,是不会叫他死的。你们阳世只知道眼前所看到的东西,却不知道应享万金者定是万金之福禄,应饿死者也定是没有福禄。老财主看过听过后,马上开悟了,急脚子就引领老头出门,忽然觉得一下绊倒了,一睁眼却见躺在自己床上,一群人围着哭,死而复生,却也不再想享受了,还是好好干吧!虽然是个民间故事,但其中也不尽是空穴来风。说明了福报这个问题。第一,谁能谁不能?能者在五行,五行若不顺,能者也不能。修福积禄才是正路,投机取巧没有用,偷来的也是命里注定有的。第二,世间福报就算是天人福报,也是刀头舔蜜,积攒的福报,对于解脱道来说,只能是障碍。

  佛陀是国家的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所有人间可以拥有的福报都应有尽有了。当他骑着白象,去四门巡视的时候,在四门却依次见到了人道生命的------生老病死!衰老的老人,病痛的哀号,死亡的无奈,进而又想到这一切也将不可避免的迟早来临到自己和自己的眷属身上,一时间,我想,在佛陀当时的心里,人间福报所照射的虚幻光环,刹那间都消失了。是啊!在衰老疾病死亡面前,还有什么是有滋有味的呢?老病死是最公平的,无论你的年龄老幼,无论你身份高低,也不管你财富的多寡。老病死都会按部就班的来临,虽然你还没考虑清楚。有人说,四门见道有些传说,但那只是你不用心,假如用心,你每天都会看到这些,现在交通发达,人口众多,也许你应该比佛陀看到的更多。每天你起来照镜子,用心观察,也会看到自己与前几年比的衰老变化,而这个变化将会持续下去,就像是一盘隔夜的饭,将会逐渐的发霉变质,直到你的肉体完全坏掉,也就死了。而病痛与死亡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身遇到和感受到的,亲友眷属左邻右舍,每年身边都会有孩子出生也会有人死去,而人们就会关注于生者,遗忘亡者,因为人的记忆有个自我保护,那就是选择性记忆。而在这些各种死亡当中,能得好死的极少,不是长期的病痛缠身,就是意外的天灾人祸,不受罪不受疼,而能够安详如睡着一样死去的为数极少,以至于这样的死法会使生者羡慕不已。

佛陀就是在这样的无常老病死面前,想起了自己,想起了眷属,进而想起了所有的人,所有的生命。不管叫做个什么名词,这就是菩提心,真实的厚重的菩提心,不是空洞的发愿,是实实在在的心。我们每天也如同佛陀一样的,见到各种各样的无常幻灭,怎么没有发心呢?是太忙?还是太傻?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商榷一下。历史上,你可以看看各种祖师传记,都是真实的思考了老病死以后,才坚实了修道的基础心理,才能历久弥新,不改初衷的以至于修行证果。不论佛家的涅槃寂静,还是道家的羽化飞升,都是建立在这个要把握生命自主生死 的基本发心上边,可以说,假如你要修道,假如你想救度自我和眷属以至于所有生命,那么你就要仔细的思索老病死,真切的去体会那无常的哀痛,你才有可能走入这座修行的殿堂。除此之外,一切别的发心都是不可靠的。

前些时日,一位老人在忍受了长久的极度疼痛的哀号过后,在得知自己的必死无疑以后,悄悄的给自己照了遗像,给自己准备了寿衣,因为怕死后身体会腐烂发臭,影响后人对于自己的爱恋,自己选择了一个雨天,服下早已准备好的剧毒农药,撒手尘寰,告别了这个他宁愿忍受剧痛也依然留恋的这个世界,还有他可爱可亲的亲人。无奈啊无奈!到这个时候,人们才会知道无奈这个词的真正含义,黄泉路上不相逢,谁又能替代了谁,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我想起,早在半年前,老人曾询问过惭愧,当时他说:人如果自杀,灵魂会去哪里?惭愧告诉他:自杀的灵魂极其痛苦,灵魂会因为寿命未尽而继续忍受痛苦,每天在他自杀那个时刻,还会回到他自杀的地方,重复一遍自杀的痛苦,之后会进入枉死城里,杀人业力重,杀自己的业障更重。无论多么痛苦,一定要在修行中去忍受,或者痊愈或者自然死亡,那就是解脱之路,别无办法。而谁想到,时隔半年,老人还是没能忍受得了,选择自杀来逃避,但是灵魂不远,当以遥知,你解脱了么?南无佛陀耶!

  惭愧这些年对于经历亲友的死亡,仔细想来也有许多了。关于死亡的奥秘,佛道尤其密宗的经纶里,论述了很多,大家可以去参看研究。惭愧近来很忙,但也会抽时间写一些心灵点滴,来报答读者们对于惭愧拙作的阅读,上报佛恩下利众生。由这位老人的死亡之缘起,惭愧发心写一些关于死亡的现象和一些真实的奥秘,权作抛砖引玉,希望引起道友们对于死亡的重视,并因此而发真实菩提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