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东往浅游散记——六尺巷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荆郢豪客

      “六尺巷”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也会背出来那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个故事,据说是真人真事,发生在距今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张姓和吴姓两家人为房基地争执,张姓人家写信求援在京大官张英。张英官职相当于现在部级,叫做“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但是,张英并没有如家人所愿,动用权势压制对方,而是回信以诗劝喻家人礼让。家人醒悟,主动退让三尺,吴姓人家被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两家院墙之间便退让出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出名。

      因为六尺巷的名气,凡到安庆,如果不去桐城现场看看,肯定心里过不得。桐城还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流派桐城派的所在地,现有桐城博物馆或桐城派陈列馆,这越发勾动人必欲前往之心。

      结果,从安庆到桐城,车程一小时二十分钟,赶到时才知道,桐城古城也好,博物馆也好,陈列馆也好,都一齐在维修,不开门儿。

      好在六尺巷还没被维修谢客,总算不至于彻底失望。

      由路边高标“懿德流芳”四字的牌楼进去,

“懿德流芳”四字的牌楼

      先是个颇有古雅风韵的小园林院落。然后注意到刻在太湖石上张英的诗,发现和坊间流传的并不一样: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石上张英的诗

      这是怎么回事?到底哪个才是正本?

      可能石头上刻的这个才是正本。理由是:这个石刻文本的平仄对应比坊间流传的那个文本要讲究些。另外,再看诗句中使用的数词,这个石刻文本先后顺序为“一”、”三”、“万”,依序由小到大;而坊间流传文本,使用的数词,先后顺序就没那么讲究,而是“千”、“三”、“万”,也就是“大”,“小”,“更大”,随意性很强,不那么讲究。

      有人可能要说了,打油诗嘛,哪那么讲究?可我要说的是,对于烂熟于心格律诗写法的古人来说,哪怕是打油,有些讲究还是会不知不觉就带出来的。

      不扯这些了,我说啥都没用,还是办正事要紧,赶紧去看六尺巷,六尺巷才是此游的主角。

      到了跟前才知道,大名鼎鼎的六尺巷,如今只是一条碎石铺成的百米巷道,两边的围墙都是后来的,

是一条碎石铺成的百米巷道

      而传说中的争执两方,南张府北吴宅,全都没了踪影,只剩两片空地被墙圈着。这就感慨不已了:

      三百年前争为墙

      成空两家已无房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事主吴与张

      争什么争?

      想到一个问题:好象没听说这两家有后人。照理说,这年头,连西门庆都有地方认领,摊上张英这么好的祖先,又有这么光荣的事迹,似乎张姓有什么人站出来沾沾光才合乎常理常态。却音信全无,不大对劲。吴家人更惨,除了留下一个姓,还谐音“无”,再就什么信息都没传下来。

猜疑这个故事的来历了

      不禁猜疑这个故事的来历了。会不会是桐城派的什么人编出来的?桐城派出现时,张英已作古百年不止。那么,六尺巷的故事最早是什么时候传出来的?如果可以确定这个时间,这个时间又与桐城派存世时间相若,那么,我的怀疑和猜测就不是没有根据了。桐城派作为名噪一时的文学流派,居桐城而”文都”天下,致力于“懿德流芳”,造些道德模范出来,其实不但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要不然,张英的诗怎么会有不同的版本呢?

      再说了,有一种编,也不能说完全不靠谱。比如,是有六尺巷这么一码事,也有那么一首打油诗,但事主不是大京官张英,而是另外的什么人。显然,这另外的人如果没什么官阶名头,六尺巷的故事就很难传扬和出名。正象我,做了那么多好事,传不开吧?出不了名吧?结果呢,把故事的主角悄悄换成张英,国家部级干部,是不是六尺巷的故事想不出名都难?

      请注意那首诗不同文本的开头,一个是“一纸书来”,一个是“千里修书”。正是“千里”二字把京官张英给指认了;而我认为是正本的文本,开头是“一纸书来”,则透露出真正的诗作者不一定在千里外,很可能就是离得不远的某桐城派文人,桐城派人编故事,就把张英移花接木来了。另外,别忘了,桐城派文人骨子里都是诗词格律,肯定讲究。

      算了,也不必计较六尺巷故事来历如何了,只需记取故事蕴涵的理念价值弥足珍贵便罢。六尺巷现在挂着“廉政教育基地”的牌子,正说明其理念价值至今都有现实意义,并不过时。

至今都有现实意义

      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估计没少用来劝喻世人。可惜的是,我想,恐怕还是拿来劝别人的要比拿来劝自己的要多吧?结果,一边感动六尺巷的故事,一边世俗事体争得不可开交,也就成了不少人的常态了。

      看来,仅寄希望于六尺巷“懿德流芳”而致人人“礼让”,远远不够,还是要讲规矩立规矩行规矩而致凡事都规规矩矩才对。

      大名鼎鼎六尺巷

      礼让懿德世流芳

      还是律法规矩好

      公平人间正义张

      顺便跟湖北武汉人说一声,安庆桐城,六尺巷故事传说地,其实离湖北离武汉很近。过去隔着大别山,湖北武汉人去一趟不容易,现在通了高速,武汉开车过去,也就四个半小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