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
2025-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酒白黑
做了一件你不知道后果的事,特别是涉及到他人目光,过后总会惴惴不安。因为事虽已过去,但它也改变不了了,这叫后悔;事实已定,你又不知它会引起何等后果,是未来可畏,这叫后怕。
至于涉及他人目光,更多怕的是,人心可畏。其实想少点,把别人看淡点,好像就能解决这问题——无外乎是你的一句话,讨好一群人的同时,必然得罪另一群,是众口难调。
或许这样想来又会更好受点:那些成天游走交际,乐于分享表达的人呢?绝对圆滑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必然存在言多有失的弊病。
但他们似乎不在乎。原由可能在于,一来他们觉得字斟句酌地活着,实在太累,不如自私一点,只要不是一些问题过大的话语,爱咋咋,舒服自己最重要;二来便是具备了一定的“钝感力”,相信别人没想太多,自己自然也不用想太多。
这对敏感的人来说,真是一种煎熬,他们太能共情,甚至是移情了。以己之思,揣测他人之思,诸般可能,令他们惶恐不安终日。
或许他们该坚信,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甚至是经过社会打磨的成年人,他必定是有一定肚量的。他自己也必定犯过同样的错,对你的错他可以“钝感”无视,亦可以抱以理解。
毕竟不是什么不可调和的大错,再者,他也有他自己的顾虑,对你的回应,不也要三思而后行?就像你三思而后行,考虑到各方周全,才落下的那一句话一样。
所以结合两者,看淡点,该开心开心。学会相信别人,而不是过度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