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归宗道学•国学•养生传统文化爱好者

书道和医道

2020-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白慕瀾

其实看来看去,我国的文化,本于一,万法归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用书法和中医来举例。表面上看,我国的文化,好像是琴,也好像是围棋,又好像是书法,也很是国画,又很文艺譬如诗书词句、文史书卷,但是也貌似神秘,多少讲究。但是,如果眼睛仅仅盯在这些事物上,其实还说明还在门外。很多人误解了中国文化,以为就是古,于是学古,把家里摆的文绉绉的。但是,仔细看又好像还是缺了点什么。那么中国文化是什么呢?

基于个人肤浅的理解和认知,我目前认为,如果不过用心探索某一种文化活动,那么就永远无法获取精髓,就会仅仅浮于表面,变成附庸风雅的你我他。

先说书法

什么是书法?

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举一个例子,或许会有一些参考。

首先,书法绝对不是笔画的堆砌,或者符号化。比如田英章的字,就不属于书法,算是一种设计,类似美术字。

image.png

因为没有气质,只是符号化、标准化的堆砌。老田的字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一个规范化的模板,练好了确实把字写不坏,但也永远的写不好了。因为他所标准化以后丢掉的东西,正是书法的灵魂。就像很多手工制品和机器制作的流水线产品,他们区别就是田英章字体和书法的区别。

那真正的书法是怎样的呢?我还是举例欧阳询,法度森严,端庄,却无刻板。

看一下“微”这个字。举例说明为什么法度森严。

WX20200724-230021@2x.png

先不说笔画。先看结构。欧阳询的书法,比如1和2,2和3和4,7和4,5和6,8和9,一定在一条直线上。10+11是中宫,中宫收紧,外围舒展,枢密有致。然后才是笔画的技法,有锐度但是不死板,线条匀称,该平的地方一定不会斜。所以端庄。

这个字仅仅是一个例子,他的其他字也基本都有这样的规律特点。排成一个篇幅的时候,就很有对称的张力,比如笔画简单的字就会比较粗比较小,笔画复杂的字就会比较细相对大,这样排列起来不会突兀,非常协调,所以美,法度森严又很端庄正统。

这才是书法。所以其实,书法就是提炼出来一种统一的规律性的美感。而不在于笔画技法。纵使你的笔画舒畅到极致,粗细过度均匀到极致,但是可能把他们组合起来也会缺少美感。这一点非常像中医,待会举例说明。

这其实也就是说明,如果你不理解这个书法的道理,任凭笔画练习的再娴熟,功底再深厚,也不过是一个字匠。

那么什么是书法的道理呢,每个人的字提炼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好像又不一样,比如欧阳询就和柳公权的差别就很大,但是他们都是书法家。苏轼的书法,那么闲散,也还是宋代第一书法家。后来我理解,书道到最后,就是一个人的品格,用品格化成了他的认知范围之内的规律性的美感,展现出来,这就是书道。所以纵使每一个书法家呈现的规律性的东西不一致,也还都是具备可圈可点的美,怎么写都美。

所以身边也有朋友,写了十几年的字,怎么都写不出来,最后通过修行了一段时间,改变了处事的心态和方式,字就一下子拔高了一个层次。

所以我也就明白了,古往今来,那么多豪杰沉迷于书法的原因了,因为人到最后,无非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再说中医

我国的中医其实就是道医的一个分支。道医属于道教的一块功法,道教又绝对源于道家,也就是李耳。道家又绝对绝对是我国文化的根本,也就是老庄思想。很奇怪,为什么一个思想竟然可以化成很多治病治国的现实层面的activities?这一点从传统三维空间(也就是眼睛所能看到的一方世界)是很难用文字解释清楚的,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

但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我国每每到了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的时候,出来“拨乱反正”的人物,都是道家人物。不过他们最后都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比如商汤之伊尹,周朝之姜太公,汉之陈平,三国之诸葛。。。。。。。

所以我国的文化,其实看似断层,但是从来也都没有中断过,即使是现在,也还是。并且从始至终都有“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扯远了,就说中医吧。

中医其实很难学,术、方、理、道,好像一个球,外在很多很多方法,但是都很难很难的切到球里去。比如术的东西真的可以是成千上万种,于是你会发现这个大夫这样扎针,那个大夫又是那样来扎,每一家的东西都不一样却都有效。一个肩膀疼,就有松解肩膀的方法,也有全息反射找手肘的治疗法,也还有小腿找对应点的针灸法,每一种都很有效果但是方法却相差了这么多!实在是难于摸得着头脑。

这一点我理解,就很像书法的笔画,这些方法都是笔画,有的老师针法技术真的很好,过皮不碰筋,分寸感特别到位,但是,就是治不了病。也就是很像很多字匠,笔画写的真的是可以用卡尺去丈量,但是就是怎么都成为不了书法家。

然后也会发现很多人 去报这个中医的培训班那个中医的培训班,结果却不会治病。因为培训班的老师讲的全部都是术的层面的东西。可能有些老师也讲了道的层面,但是却不是每一个都能接住的,这也是好的中医少的原因,都只是因为不懂医道而已。

那么医道是什么呢?我也以我自己的经验和浅显的认识,来做一个说明,仅供参考。

医道,就是弄明白人为什么会得病,从而拥有反省自己的心。

可能很多中医会讲六经辨证,辩症大于治疗,他们认为辩症就是医道。是的,我觉得可以算一种,但是还不够。因为即使知道了最初的症状在哪,用方法去解决,但是很多案例说明, 解决了一时却很难根除。眼病问题病在肝,于是尝试解决肝的问题,但是今天看东西亮了,过几天又灰了。。。。。

因为大道至简,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思则气结,结在哪哪病。所以解决的点不是在于怎么解决这个结,而是解决心结。解决心结,是要靠大夫,但是更重要的是靠自己。认识到为什么会生病是治疗的根本。没有莫名其妙出现的病。人得病其实是一种幸运,因为这是上天给你的一种警示,让你有反省自己的机会。所以如果没有认识到根本,任何方法,可能仅仅也只是缓解,而不会痊愈,因为你自己没有反省。

所以,中医最根本下来,他的医道就在于内心的反省。也就是如何做人。人的品格。并不是在于技术或者绝对辩症。

说到这了,可能有点形而上了,但从实践的临床看来,大的医家除了自己的技术好以外,无一例外的都是focus在如何让患者纠正自己的品行这件事上。


所以,顺着书道和医道向上探索,便自然的发掘出了道。道本与一,纵使演化出无数的分支,比如佛教,道教,儒家,中医,书法,古琴,诗词,茶,无一例外的深层次都是这个人的人格,遵循天理道德的人格。也就是说,只有先把人做好,你身上附加的学习成果才会发挥作用,不会仅仅成为字匠,针匠,茶匠。

万法归一,一就是道,体现出来就是人格。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