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般

2020-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未了少年事

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写道,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格丽克是“因为她朴实无华的诗意之声,让个体的存在普世化”。

获奖者为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格丽克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目前居住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除了是一名诗人外,格丽克还是耶鲁大学的文学教授。

提起诺贝尔文学奖,不得不想起莫言。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时隔八年之后,也就在今年六月份才出版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作品《晚熟的人》。对他的老读者来说,莫言还是那个以讲故事为本分的莫言,态度平和朴实,文字嬉笑怒骂,写得也还是他经营了几十年的一小块文学领地:山东高密的东北乡。

35年以来,莫言的11部长篇、29部中篇和90个短篇,主要在写他的老家高密东北乡,写生活在这里的几代人,把这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统统写进自己的小说,创建了一个文学共和国,而这个文学共和国里的一切,统统由莫言来主宰,很多故事情节既有讽刺和隐喻,又不明确,好像总是在提醒读者,要不断调整观察角度,既借助外物观照内心,又借助内心观照外物。

莫言是小说家,他写自己长大的高密东北乡,他对那里无比熟悉,提起笔来,就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童年的生活全被激活,直接嫁接上他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几十万字的长篇,都可以在几十天里一挥而就。

露易丝·格丽克从十多岁开始“就希望成为一个诗人”。她选择了诗,就像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诗就是全部,就是唯一。

《月光的合金》一书的序言里,介绍说格丽克出生于一个敬慕智力成就的犹太人家庭。十多岁时遭遇厌食症的折磨,花了7年时间来做心理分析治疗。

通过治疗,露易丝·格丽克学会了精神分析法,并因此获得了思考问题的全新视角。

这是她的一首诗

这让我不得不用老喻使用过的文字来收尾。

“这个世界只给我很小的一个角落,

很短的一段时间,

遇见很少一些人,

经历很简单的事,

却令我产生如此真实的感知了整个世界的幻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