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瞻瞻14——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2020-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格时间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道德经 . 第五十五章》

保存禀赋若是深厚,就像出生的婴儿一样。毒虫不叮刺他,猛兽不抓咬他,凶禽不扑击他。

在道德经中,有两个重要的比喻,一是对水的比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二是对婴儿的比喻,“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以及“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在老子看来,在未被世事浸染的婴儿那里,没有是非好恶之别,不被后天认知经验所困,其与生俱来的天性禀赋饱满,不为外物所扰,不受杂念纠缠,因而“精之至也,和之至也”。

精之至者,内心充盈精神饱满,做事专注而至诚;

和之至者,身心和谐内外统一,待人柔和且真诚。

由此看来,涵养婴儿般自然之初心,专注做事,柔和待人,面对世事变迁,可抵毒虫,可御猛兽,可阻猛禽,皆是因为内心饱满禀赋俱足所致呀,正所谓柔弱可以胜刚强。

《道德经》使用“比于赤子,复归于婴儿”等比喻所阐释的智慧,既是老子在人们陷入困顿迷茫之下,所发出的一份呼唤:“虽岁之愈老,而童心犹在焉”,同时也是老子在人类思考生命价值之时,所发出的一份提醒:“虽物之弥广,而天赋自在焉”。

这份对“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智慧理解,之于家庭教育意义重大,父母善于看到孩童与生具有的天性,信任孩童自在含有的禀赋,孩童自会由此更加信任自然而专注真诚自信,亲子关系也会由此更加和谐至诚幸福。

家庭教育若想实现以上愿望,仅明晓以上体悟尚远远不够,还需父母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要善于向孩童学习,方能近道呈德,与孩童共生长矣。

程颢《春日偶成》一诗有云: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天下父母,与孩同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