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哥华的陪伴生活

2016-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悠导

受某个教育机构邀约,将和学生的家长们分享parenting,经过沟通把主题定在了:陪伴。

因为准备大纲,收集了一些资料,也有不少思考话题。其实,与其说分享,不如说是自我再回看,那些资料、那些思考,都是给我自己的,是我需要的。
今天又收到邮件,是曾帮我练习口语的Tutor,她一直在为中国家庭的孩子们提供当地文化了解、课程学业的辅导等。她说她有位学生是8岁的男孩,他母亲说啥都不听,他们2位都是好人,但在一起却没法好好沟通。而这位母亲由于只会普通话,所以Tutor也没法帮到她,于是写邮件给我request for help for这位母亲。

我们离开生活、成长的土地,离开亲人离开朋友离开一切熟悉的事、物,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始另一场旅程。大多数母亲都放弃了工作,来到这里,主要的工作就是陪伴孩子。

回想我3年多的移民生活,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依然还有不少砍没有完全跨过去。

刚来时,担心孩子在学校里交友,看到他放学时笑嘻嘻就安心很多;担心他的英文,于是每天他下课后只要有时间就和他一起练英文;给他安排各种体育活动,主要为了他可以锻炼身体,顺便玩中学些玩的用语;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有哪些地方可以参加哪些活动,听到有人提起,就赶紧竖起双耳赶紧记住;每天要收那么多的英文邮件看通知、搜英文网站查信息,对于不是英文专业平常不怎么用英文的我来说,的确是个boring的事;还要为自己的英文着急;学做西餐、西点……
刚来的时候,日常生活中也难免觉得孤独的。先生会陪伴一阵子,但很多的日子是一个人独自承担一切。和朋友们一起喝茶聊天,回到家还是觉得孤单;基本每天逛商场为新家添置饰物,满足感稍纵即逝;地下室进水,大脑顿时空白;汽车反光镜被拉又一下子闷了;身体疼痛,开车时即使转下方向盘也要咬牙;发高烧,依然照顾孩子们起居、上学、饮食......
1000多个日子,不容易!但想想还是幸运的,不论出现何种状况,总有贵人相助,可以是修锅炉的印度工;可以是daycare的老师们;也有我在这里结识的众多心意相连的朋友们。

有了这种种经历,看到新来移民的家庭,下意识地就“感同身受”了。
因为不容易,对于母亲们,特别理解;因为不容易,对于孩子们也有了很多心疼。

说起我在这里的陪伴岁月,既然是陪伴,就要谈到亲子相处,回想起来,如果孩子出现状况,无论是老师“告状”还是孩子本身有不愉快的经历,只要我心安平静,一切就顺顺利利发展;如果我比孩子还纠结,还着急,还郁闷,那么,事态往往“失态”。亲子关系,同时也是我情绪的晴雨表:我情绪处理得当,亲子关系融洽开心;不当的话,儿子们和我简直“水火不容”。
渐渐发现,“我”非常重要!
于是去修,有时比较着急,有时不得方法,有时用错地方,有时不进则退……一边走,一边绕。
慢慢地,我学着要慢慢的,学着去处理自己,享受兴趣爱好,投入有兴趣的事,学着和孩子们一起每天感恩当天的发生......

我们或许曾经扔坏手机iPad,或许对孩子大喊大叫,或许总是唠叨,或许守着带泳池的house觉得像监牢,或许觉得自己变得毫无优势,或许常常觉得很无助......

我们都是普通的女性,同时又是带着孩子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了不起的妈妈,我们允许自己生气允许自己无助允许自己彷徨,我们都是一样的,谁也不特别。
我们的生活不似他人想的那么美好,也不似别人想的那么糟糕,只是如是如实。
在这些陪伴的日子里,我们总是想着怎样可以更好地陪伴好我们的孩子。有着这样的起心动念,加上合适的方法,自己的成长与改变,会的,我们会的,会彼此愉悦,彼此欢喜,彼此安宁。

至少,我的生活在温哥华有了不同的篇章,让我欢喜。

原本想自我反思一下的,结果写着写着跑了,变成自我安慰自我肯定了。哈啊哈~挺好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