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一个好产品
怎么衡量一个产品是好产品,或者说是成功的产品?是从收益、利润、用户数量、页面访问量维度去衡量?还是页面美观、体验交互、解决问题的角度去验证?
最近翻阅国民软件微信的 App Store 评论区,与预想的一样,大量的用户需求和各种吐槽。崇尚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把用户体验和价值放在第一位的微信,也依然满足不了十几亿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在互联网成熟的今天,也许已不止一亿人每天在教微信怎么做产品。
在大量的评论里,几年中反复出现最多的就是修改微信ID和被删好友后收到通知/双向删除,修改微信ID今年已经上线,一年可修改一次。被删好友后被告知,依然未能被满足,该需求已经出现了多次,想必微信内部已经有过充分的讨论。
微信虽然是一个生活方式或一个工具,但很多场景操作都是基于现实且在模拟情感。比如说,聊天对话中的“正在输入”,是在模拟人的对话;收付款的黄绿色,黄色表达喜悦、快乐,绿色模拟股票中的损失;摇一摇的手枪上膛声音,能带给人紧张刺激;双击头像拍一拍等。
所以微信是基于熟人社交,好友又基于通讯录,在手机通讯录中,如果被对方删除了,自己的手机里一定还保留对方的通讯联络方式,同时也可能为了不打扰用户。从数据库的角度考虑,微信好友都是单独存的一个表,相互直间不存在耦合。
但一切事物加入时间这个变量后,原来认为合理的,时间拉长回头看不一定不适用。比如说,微信增加5000人上限、引入企业微信好友、视频号和圈子后期开放加好友、微商和营销号泛滥,都有可能促使微信开放双向互删功能。
用户并不会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去理解产品,所以就要促使我们不能仅用片面、固化的眼光看问题,要以宏观、系统的眼光,看到产品与产业、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关系位置。更要以动态、演进的眼光,看到时间长河中问题变化的趋势。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将逐渐意识到: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产品,或许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和努力,而是因为人们往往会被自己的知觉认识围困,没办法跳出来审视人性本身。但人性的规律是确实存在,它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看到它、理解它、正确运用它。
所以做一款好的产品的前提是先了解需求、理解需求、并给出最终解决方案。不求甚解和自以为是,是产品设计者最致命的缺陷和危险信号。通过表现看具象,才能从抽象的问题探究事物的本质。
产品的好坏还要从两个视角来看,一个是用户视角,一个是产品经理视角。
用户视角:关注的是“自我”。就是直接的——我是不是喜欢,用起来爽不爽,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说不好就不好,好也不好。
产品视角:产品的目标用户到底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产品是否满足,更多的还要考虑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好的产品要同时满足用户目标和公司目标。
如何判断产品是否满足了用户目标和公司目标呢?可以从一静一动两个维度。
静态维度:好产品要依次让用户觉得有用、好用、爱用。
有用:这个层面要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比如说提高效率、降低了成本;
好用:体验层面,能带给用户惊喜、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设计;
爱用:情感层面,洞悉用户的心理和情感,为用户创造价值,并且让用户愿意反复使用;
动态维度:要依次呈现出个体价值、个体粘性、群体粘性和生态系统的特质。
个体价值:对应静态维度的有用、好用层面,让个人特性和需求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满足;
个体粘性:对应爱用层面,打造行业壁垒,可以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增加用户的迁移成本;
群体粘性:做出多用户之间的价值网络,让用户彼此互相吸引,产生价值或情感依赖;
生态系统:用户因为产品而成长,例如小米之家有电视、手机、冰箱、扫地机器人等,产生相互系统、促进、共生的关系;
在设计产品时,也要避免进入几个误区
用户至上:过于重视用户的需求,而忽略赚钱才是生意的真目的。好的产品要平衡两者的关系;
产品至上:不把产品做到“极致”决不罢休 ,恨不得一出来就是爆款,不断打磨。这样出来的产品,可想风口早就飞到西天了;
搭建平台:没充分考虑就搭建平台,例如一个生鲜O20平台,要涉及到采购、冷链、运输、仓储、销售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一旦一个环节出问题,那整个链路就形成不了闭环,所以一开始可以先从垂直领域慢慢延伸;
最后
产品如人,要理解人性,并运行人性。一个好的产品可以引导人们向社会价值正向发展,不仅满足企业发展,同时又兼顾产品体验,同时解决用户问题。
好的产品是当团队提起时,充满自豪和骄傲;当用户使用产品时,由衷的喜欢,甚至炫耀。
还有网站专门做考察业绩指标统计:用户净推荐值。通过用户净推荐值,推荐值越高,说明产品就越好。
........... END ...........
微信公众号【产品心声】